警惕釣魚台「懸案」和謝長廷「憲法各表」
2012-10-10 11:22:1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向台灣傳達有關釣魚台爭議係屬雙邊「懸案」,台灣方面表達雖不滿意但能接受;謝長廷赴北京傳達兩岸「憲法各表」以取代「九二共識」。看似不相干的命題,但確有強烈的交叉輻射效應,若對焦於台灣,則可看到日本或意圖單以台灣為交涉對象,且僅止於漁權的有限度分享;「憲法各表」則更有大伏筆,即兩岸主權各有淵源,不無可能愈走愈遠。
從大格局看待,日本和謝長廷的策略均希望通過和平的手段保有原來的堅持和既得利益。這是一幅「將取先予」的大棋盤,北京、台北、東京作為棋手,既要比氣勢,更是國力的較量,論持久戰,則更視意志力和可承受力度以為轉移。對此,日本當然知道將會因此愈陷愈深。
北京常態性的派出漁政船和海監船巡弋釣魚台海域,台灣不時以護漁為名,派出海巡署的船艦保護漁船,香港保釣志士間或施行登島的抗爭。這些都是撼動日本主權宣示的具體動作。通過媒體報導和輿論批判,日本面對的是兩岸三地的分進合擊。
而這正是台灣內部「台獨」最在意,也最有危機感的「一中架構」,會因釣魚台作為觸媒,而加速成形。如果說「台獨」具有國際支持的背景,那麼美國和日本的身影皆不時穿梭其間。易言之,美國的東亞戰略和美日結盟,仍未擺脫冷戰思維,台灣該如何自處,自是絕大考驗。
台日之間有限度地打水仗,意味台北不惜衝撞也要護漁,兼可宣示主權,這是馬英九繼「東海和平倡議」之後再次出招。這讓日本不能沒有警覺,即兩岸三地可以不合作,但可以在釣魚台海域以日本為對象連番出手。雖然這僅僅是有限度的衝突和碰撞,對日本可謂備多力分,形勢逆轉自然愈見不利。
就目前跡象觀察,可以看出日本為緩解來自北京持續升高的壓力,故意向台北做出有限度的退讓,即以漁權談判為餌,希冀化解兩岸三地遙為呼應的攻勢。日本或深知,單獨和台灣達成利益交換,選擇以台北為交涉對象,未必能逼退北京;但日本此舉,不是沒有可能逼迫台北接受釣魚台僅僅是台日之間的爭議。
如果聯繫上謝長廷提出的兩岸「憲法各表」,台灣誤吞日本的釣餌,以「管理」或局部擁有釣魚台漁權為名,要求北京退出釣魚台的海上巡弋和爭議,這會是個驚爆的場景。只是台灣方面要了解,日本同意台灣談漁權的動機和策略。此即一方面以利益交換分化兩岸三地對釣魚台主權爭議的認知和後續的處理手法;另一方面藉此向國際社會宣示,釣魚台的爭議已進入實質談判階段。
馬英九對日本的「懸案」論述頗有肯定,但就馬英九一再強調的「大小仁智論」,馬英九和台灣必要警覺,北京願意提供台灣各種經貿優惠,也願意尊重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意識;但日本可能嗎?在此必要指出,日本的「懸案」和「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資源」之間有無定義上的落差。既是主權議題,就只有立場和原則的堅持,況且馬英九已直指日本竊占釣魚台,在未來談判過程中,絲毫容不得模糊空間。
再看謝長廷向對岸國台辦主任王毅提出的兩岸「憲法各表」,對方接聽了,不論是否同意,這就讓謝長廷在民進黨內取得了處理兩岸事務的發言高度,對執政的馬英九和國民黨而言,更寓示了朝野兩黨有趨近的可能。同時傳達出:謝長廷要比鐵桿「台獨」理性,在目前階段只談差異和善意不及其他,又似更具彈性。
「憲法各表」正如前述,這是「主權各表」的另一套文字表述,主權的唯一性和排他性,決定了「各表」的形態是互斥也互不相干。若見諸現實,兩岸豈止可能愈走愈遠,也意味著法理化「台獨」的具體化。或謂謝長廷的另一表述是「憲法一中」,馬英九為尋求朝野對話,同意「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之於「憲法一中」以及「憲法各表」具有共識基礎,但如何定義兩岸現狀和未來,依然還存在統獨爭議。
「懸案」未見明確,「憲法各表」包括「憲法一中」在內,都是單向表述,皆存在後續變數,交叉輻射效應所及,在謝長廷戳破「台獨」壁壘的同時,更要警惕還有許多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