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服務業經貿發展源助力
2012-10-14 11:38:1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開發銀行(ADB)日前在「亞洲發展展望」的更新報告中,以中國和印度成長減速為理由,大砍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成長預測。同時更特別敦促泰國和相關其他國家,現階段經貿運作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服務業上。要從這項還具有相當潛力的產業上,找出新的成長源頭,擺脫經濟的困頓。亞銀是區域金融事業中對亞洲了解最深、給予助力也多的機構。和東南亞接觸甚是密切,其所以點名泰國尋覓服務業藍海,相信是對泰國近年經貿發展備具信心,克服各類困難的表現亮眼。希望泰國政府和民間莫輕忽了這番提示,談法開拓服務業的新園地,為國家經貿發展動助力。
近年亞洲地區經濟從金融海嘯後,呈逆勢成長,尤其是東南亞跟隨者自由貿易的大潮,快速將易貨貿易推動,奠定起跳脫開發中國家的基礎,曾令各方為之側目。但是歐美經貿衰頹延衍,緊接著出現中、印成長放慢,使東南亞諸經濟體承受到更為直接的影響。單是製造業生產的物品項目,在輸出市場上,已不如以往順暢。國際機構包括亞銀在內,次第下修對各經濟體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估,印證發展趨向,各國對於不利狀況,應予重視並做有效因應。
亞銀對於泰國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下修,今年從前所預估的5.5%,減為5.2%,明年的預估,僅剩下5%。這種情況,對於近年增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各界人士,面子和裏子都將會有失落的感覺,但大環境如此,也是無可奈何。面對事實,順應情勢,另闢蹊經,把當前的遭遇再做為另次逆勢發展的動力,始屬上策。亞銀首席經濟學家李昌鏞對問題所提的意見是,發展中亞洲經濟體須適應溫和的成長環境,此區國家應設法進一步減少仰賴出口,平衡成長來源,並提高生產率和效率。學者專家的見地,是規納主客觀情勢做成的結論。
但是,以目前趨勢衡量,歐債危機並沒有立即解決的跡象,美國新的量化寬鬆政策也不可能收立竿見影的效果。近來國會又炒出「財政懸崖」協議無解,將把美國拖到另一衝擊世界經濟發展的爆發點上。這些憑常識就可估出亞洲新麻煩就將跟著出現的狀況,該不是一般所謂減少仰賴出口的主張堪能應付,擴大內需更得有推陳出新的作法。因此亞銀又提出了更明白具體的主張,強調亞洲國家應支持發展國內的服務業,以協助因應疲弱的全球需求。從另一角度看,這應算是一舉兩得的措施,推高服務業的地位,不僅國內有益,國際也得嘉惠,如果實現,亞洲經貿地位無疑將移到舞台中心。
所以,國際環境雖然不利,但不是沒有機會。亞洲產業的區域分工生產網路,需要逐步發展成新型的內需市場,以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和多國籍企業的壟斷,而中國內需市場的出現,即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東南亞國家聯盟於10年前和中國簽訂「東盟─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隨後建成10+1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從2007年1月起生效。其相互開放逾60個項目,比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水準還要高,使東盟得到的從深腹地令人側目。近年東盟─中國利用自貿協議,仍偏重貨物貿易,若今後各經濟體致力建立主觀代服務業,和中國內需市場做進一步合作,前途真是無可限量。
現代化的服務業,範圍廣泛,項目很多,主要包括觀光、休閒娛樂、餐飲住宿、醫療保健、教育、生產服務技術諮詢、通路與物流等。這些服務業不但附加價值高,更重要的是,如果具有在地化或無可取代的特色,將可成為具國際面向的服務出口產業,不僅有產業的外溢關聯效果,更是創造就業的泉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嘉惠國際。近來出口市場萎縮,不得不從服務業找發展項目。東南亞經濟體天然資源不虞匱乏,可能在人力資源方面還多有不足,熟練的工程師還待做進一步培育。泰國相對有良好基礎,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機緣下,努力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