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梅鐸也掌控金融業

2012-10-21 10:33:5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媒體大亨梅鐸掌握英國重要報紙與電視台,長期對英國執政黨、政府政策擁有影響力,不僅跟歷任首相私交甚密,甚至被形容為「在唐寧街10號,所有重大決策必須考量3個人的意見:首相、副首相和梅鐸。」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梅鐸也掌控某金融集團,因而影響金融監理與發展政策,若在金融海嘯期間該金融集團發生財務危機,將對英國金融穩定與社會安定造成莫大衝擊。
  
當然上述狀況在英國只是設想,但在台灣可能正在萌芽之中。目前台灣前四大報系,在未來可能有3個其實質大股東,也控制或參與金融業、金控的經營,而這些金融業或金控的規模有愈來愈大之勢;同時,他們也擁有電視台、周刊。值此之時,我們必須審慎面對媒體業大股東跨足金融業,或金融業大股東跨足媒體業的適當性。
  
目前台灣的選舉政治處境,不下於西方國家。在西方國家的選舉政治,深受媒體輿論的影響,國會問政更是受到當日報紙頭條與重大新聞的影響;同時,政治人物積極拉攏媒體大亨,使媒體大亨在政策主導性有很大的話語權。例如:梅鐸擁有影響政策的重大力量,而且一旦政策與其集團利益背離或與他的設想不同,其所控制的媒體就隨之批評,給予政府壓力。同時,英國首相有的不辭舟車勞頓、樂此不疲地參加梅鐸的聚會,而且有首相聘用梅鐸集團之新聞主管,擔任重要幕僚。
  
在民主化的過程,逐漸形成政黨不適合經營媒體的普世價值。其立論根基為媒體是第四權,負責監督政府與國會,因此被監督者(政黨)當然不適合去經營監督機構(媒體);否則,監督者與被監督者角色衝突,讓媒體第四權之監督角色消失殆盡。金融業吸收大眾資金(存款或保費),一旦有危機,甚或引發系統風險,將造成國家或全球的動盪不安,因此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受到主管機關的高度監理,舉凡設立登記、業務範圍皆要核准,而財務、風險管理需要被檢查。
  
如果有企業集團大股東同時擁有媒體、金融業的重大股權或經營權,就有可能直接或間接透過媒體主導輿論,顯性或隱性影響金融政策,並且讓主管機關有可能給予該金融業監理寬容,加大國家的金融風險。
  
援用上述媒體、政黨分離的道理,我們提出現在正是審慎思考媒體、金融業大股東或控制者分離的時刻。過去中興銀行、中華銀行、泛亞銀行的控制股東皆有深度政黨背景,因此金融主管機關是有可能受到政治人物的影響,而動搖對特定金融業監理的嚴謹性。一旦金融業大股東又掌握媒體,同樣有可能會削弱金融主管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可能性。過去,金融主管機關制訂產業、金融業經營者分離政策,以及大股東適格性,在執行時仍然流於形式認定,而使效果打了折扣;現在,又要面對媒體與金融業分離的考驗,這個議題比產金分離更嚴肅,需要大家更多的分析與共識。
  
企業集團同時掌握媒體與金融業,不僅可以影響金融政策,同時可透過所控制的報紙、電視、廣播設定主題,形成輿論與國會問政題材,導致金融主管機關首長備詢的壓力,直接、間接鬆動監理、檢查的標準。
  
同時,這些大股東會透過股權設計,表面看起來沒有同時控制媒體與金融業,但實際上卻對這2種事業的董事會有深度的影響力。因此未來有關議題審查,需要通訊傳播與金融主管機關合作,從股權設計協議、資金來源、實質控制、大股東適格性通盤思考,方能降低金融風險的蔓延。
 
关键词:如果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