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路靜候18大政改鑰匙
2012-10-26 17:32:47 作者:udnbkk99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8大注定是個送舊迎新的大會,人事換屆的送舊迎新至為關鍵,路線方針上的送舊迎新也很重要,而這路線方針,體現在政治上,是舉什麼旗,體現在經濟上,是走什麼路。而中共18大後,中國經濟能否打開新的大門去上路,被認定為有沒有政治體制改革來決定。
作出這一認定的,是中國有頭有面的經濟學人們。北京的《經濟觀察報》的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受訪學人包括中國投行、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權威經濟學家,最新一次調查,正好在中共18大前夕完成。
在這項調查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很多相信中國經濟更緊迫的是尋找到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什麼是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問卷結果顯示,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占比最高,達到38%,其次是政治體制改革,占比達32%,其餘都在14%以下。
經濟學人們寄望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不令人奇怪,如果回看溫家寶過去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甚至再往前5年朱鎔基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發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的主張,而且都擺在重要位置,這是過去15年來,中國經濟早已發現但未能完成的任務。
但經濟學人們把政治體制改革,視為未來中國經濟主要驅動力,則多少有點新鮮感。過往經濟界普遍同意,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已不能「單兵突進」,必須推動政治體制改革,而今年3月溫家寶也力排眾議,把這一看法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但把政治體制改革視為推動中國經濟的關鍵,還沒有如此清晰和強烈的表達。
其實除了那些受訪的經濟學人們,近期更廣範圍的經濟界人士,紛紛在提體制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北京多個研討會,在討論經濟滑落的評估中,也有人提出中共18大後不推動體制改革,經濟還會再度滑落;在討論中國經濟新發展模式時,也有人提出必須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否則空談模式,無路可走。
中國需要改革,特別是體制改革,這沒有疑問。自 1992 年始回溯,江朱體制10年,靠的是實施市場經濟的重大體制變革,因應加入世貿組織的全面對外開放的體制性變革。而其後胡溫10年,5年經驗,5年教訓,成敗互現,也都是在這體制改革上的處理,前5年有改革紅利可食,後5年有逆改革之勢而行。
不看過去,只觀現狀,就會發現,中國不改革,真的是死路一條,不推行政治體制改革,更是死路一條。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出現體制性壞死,而這體制是由政治體制決定的經濟體制。
中國目前的經濟現狀如何?簡而言之,可總結為四大問題,即特殊利益集團挾持整個經濟,貪腐和貧富分化空前加劇;經濟與社會矛盾日積月累,民生問題越來越成為突出焦點,解決矛盾和走出困境的路一天比一天窄;社會資源日益向行政權力集中,市場發揮作用的條件和環境不斷惡化,民營經濟發展遇到顯著困難;壟斷已由產業派生出「利益一條龍」,即由資源壟斷、產業壟斷、市場壟斷、利益壟斷,形成一條完整的鏈條,將發展之路扼殺殆盡。
但按之前中共領導層的部署,中共18大不是要把胡錦濤所謂「科學發展觀」,定位為中共領導層10年「理論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對中國發展問題的解答,對世界發展具有共性問題的回應」。既如此高效有力,還需要別的鑰匙嗎?
嚴格地說,「科學發展觀」是個不能治病的漂亮藥方,在過去5年沒有能解答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在未來5年更不可能再有新的生命。說坦白點,中共18大的「送舊」部分,正好包括要送上神台的「科學發展觀」。
中共18大能否推動政改,在會前已有最激烈的爭議,在會後將是最大的懸念。但政改真能打開中國經濟發展又一扇大門,引領中國經濟走向新路嗎?對這種設問,相信沒人敢給絕對肯定的答案,因為改革就是試錯,改革可能挫敗,政改風險更大,失敗機率更高。然而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可能是中國經濟唯一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