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何站起來,走出去!
2012-11-05 18:06:09 作者:udnbkk99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938年美國名記者史諾,在紐約出版《冒起中國的紅星》,預言延安的紅區,會統治中國,70多年過去了,究竟這顆刺眼的紅星,會否在世界上,變成耀目的金星呢?今天的中國,站起來以後,究竟能否走出去呢?
我們華人,就這方面,應當從四個層面看:物質的層面、金融的層面、制度的層面,與觀念的層面,是四個不同的層次,四種不同的階段。與此同時,亦出現四類不同的阻礙:工廠的標籤、貨幣的門檻、政黨的關卡,與柏林的圍牆。
在物質的層面做得好,才可站起來。30多年的改革,為中國取得的只是13億人民的生存權,但並非生活好;其間最大的成就,就是急速城鎮化,但後面的農村,仍未現代化,到了今天,仍要進口糧食,不若美國,已經糧產過剩,城鎮化的結果,是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利用密集與廉價的勞力,進行加工與代工。
今後須做的,是進行科技提升,系統管理,宏觀策劃,把中國變成精品工場,提升工人的報酬率以後,消費力才可提高,到時自可由出口轉內銷,把中國變成環球超市,經濟全面轉型以後,才可去除世界工廠的標籤。
走出去的第一步,是穿過貨幣門檻,把人民幣國際化。目前人民幣轉強,增加了認受性,已經變成商業上的交易貨幣。目前要做的是增加流通量,把人民幣變成區域性的記帳單位或投資貨幣,因此應當逐步放寬管制,要成為國際性的儲備貨幣,看來還有一段距離,穿過貨幣門檻以後,中國的銀行業,才可全球化,大企業才可網路化,才能由一個大中華經濟圈,變為全球性的金融網,所謂走出去,並非單只貨物的走出去,而是投資的走出去。
走出去的第二步,是打破政黨關卡,完成制度改革。鄧小平所說的,中國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只是一種口號,一種藉口,甚至一次過渡,社會主義的外皮,那能包得住,日益發大,加深的資本主義的內容,到了今天,資本主義正大行其道,社會主義已退居幕後。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居然在資本主義的香港出現,而中國社會主義正氾濫的,卻是貪腐風氣,由唯物變成崇物。
貪腐風氣的形成,是由於不若台灣,以至香港,缺乏對政府的監管,你敢說負責監管政府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清廉的政黨嗎?在台灣,貪污的陳水扁,貴為總統,可以被監禁,原因是台灣施行民主,民主是國際潮流,中國要走出去,就不能淪為另類小數。為了怕引起動亂,中國可先行黨的民主,由內而外,亦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最後一步是拆除柏林圍牆,一道有中國特色的另類柏林圍牆,仍在中國苟存,壓制民主,窒礙自由,侵犯人權。中國昔日的萬里長城,是對外的,今天的柏林圍牆,卻是對內的,圍牆的出現,是由於統治階層的觀念,有異於廣大人民的理念。由於存在著這種差異,便出現不同的訴求,萬一訴求達不到,便會訴諸行動,因此圍牆的拆除,可能來得很迅速、很突然。因此,作為統治階層,應當想方法逐步疏導,逐部疏通,必須了解民主政治,是國際潮流所趨,要真正走出去,決不能忽略最後的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