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製造業分傳走出谷底佳音
2012-11-07 18:01:27 作者:udnbkk99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11月1日宣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0.2,不僅突破50的榮枯分界點,也是連續兩個月上升,顯示中國製造業景氣逐月回暖。同時,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MS)公告,10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攀升到51.7,優於9月的51.5和市場預估的51。中美兩國製造業趨於穩定,從整體看是此一舉足輕重行業,正努力重拾動能。雖說需求還不太熱絡,全世界經貿還在脆弱階段,國際盼望這樣訊息也焦急而殷切。於今國際製造業景氣擴張就在眼前,如何做好進一步分析、完成充分準備,就看相關人士表現了。
中國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四個月以來最好的,重新站上景氣榮枯界線50之上,更是國內外所期待著的。事業機構看此苗頭,各有說法,匯豐雖然在數據上略摳一點,只給了49.5。但野村證券預期,未來幾個月的數據,還將帶來驚喜,中國正在進行中的政權交替,理當維持著寬鬆貨幣政策。而且從近期中國人民銀行不斷採行大規模逆向回購,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接連批准了不少大型投資項目,正蓄勢待發。其將夯實125規劃項目的動能和市場,啟步的時候不遠,屆時必有一番盛況,各方製造業對機遇的把握,宜有妥善準備才是。
美國10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攀升,已高於50的景氣榮枯線,走過了步履蹣跚的階段。這項紀錄,還有經濟成長動能增強的事實支撐,所以雖在總統換屆競選白熱化期間公開的訊息,並沒有太多人持懷疑的眼光。所謂的經濟成長動能,包括:美國10月消費者信心升至4年高點、零售商10月同店銷售優於預期、9月營建支出增加到近3年最高、就業數據較前改善等。這些實實在在的表現,無疑能給予相關人士信心,做積極投入生產的準備。
在經貿領域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國際間常用的景氣領先指標,以50為景氣榮枯分界點。50以上屬擴張,50以下屬緊縮,為全世界通用的關鍵性指標,也宜為現代化經貿人士所必具備的起碼常識。採行這項調查,旨在了解,企業採購經理人對製造業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貸、雇員、訂單交貨的即時看法。有了此具體依據,產業啟動工序精準程度高,相對的失誤和偏差可減至最低。當中、美兩大經濟體同時傳出製造業重回擴張的訊息,理應高興。
國際製造業走出谷底,尤其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際遇幾乎是不約而同,對於世界市場的影響是相當可觀的。東盟的若干成員國,如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等生產事業有新興經濟基礎的國家,同質性頗強、環境相似、產品以輸出為主、且多半以歐美和中國為主要市場。因此從金融海嘯形成嚴重國際經濟貿易環境動盪,大家同受影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今後若這回國際製造業能順利脫困,回顧經貿常軌,南洋國家得牢記經歷過程的得失教訓。一面積極做培元固本的努力,鞏固發展基礎;另則要參酌現代經貿發展趨勢,調整規劃適合於本身的產業結構。
進入21世紀以來,東南亞國家緊隨亞洲崛起的腳步,從區域經濟整合中得到嘉惠。近年雖然受歐美市場窒礙影響而略受挫折,但本身鞏固的基礎,仍是今後亞洲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角色。而國際製造業走出谷底的訊息,正是東南亞將從蹲姿躍起的哨音,每個經濟體都不可妄自菲薄,或因徘徊瞻顧而錯失良機。
泰國是東盟新興國中體質良好的經濟體之一,製造業在國際上已具備了相當競爭力,受到相當重視和倚賴。雖然近年迭受非常打擊,但克服困難的表現也有目共睹,在此關鍵時刻,應能做解決問題示範。既把握捕捉國際市場商機,又適時安排好調整產業格局,使製造業和服務業各有天地,為維持均衡而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