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8大的民主聲音
2012-11-10 11:03:1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8大11月8日在北京開幕,圍繞中共18大的召開,除了中共領導層的人事大更替之外,各方還高度關注中共18大如何定出中國未來的政治走向。這個政治走向,又主要圍繞兩大話題,一是改革,一是民主。改革的話題,關鍵在能否重拾政治體制改革之路,而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目標,是如何實現政治民主。
民主於中國,是不是好東西,可能已不存在爭議,圍繞中共18大而來的民主爭議,是中共和中國,要什麼樣的民主。在這個議題上,各方勢力早就展開交鋒,試圖影響中共18大作出的最終決定。而相關的爭論和交鋒,主要圍繞三種民主而展開,即中共黨內民主、人民民主和憲政民主。
中共的黨內民主,在近年中共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型中,就已提出和討論,因應中共黨員幹部的腐敗,以及中共作為執政黨領導的政府與民眾間出現的尖銳官民矛盾,擴大中共黨內民主成為中共領導層提得最多的政治口號。而在中共17屆四中全會上,更是把黨內民主,作為推動中共黨建改革的重要手段,同時著力在黨內民主選舉、黨內民主決策、黨內民主監督、黨的權力架構改造、推進中共黨務公開等方面,作了不少的試驗,也有不同程度的推進。
自中共16大以來,中共領導層確定了另一個思路,叫擴大中共黨內民主,以中共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在中共現行的認識中,所謂人民民主,就是在中共黨的領導下,人民的當家作主,其具體內容,同樣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由於中共黨內民主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推進,人民民主也沒能取得實質的進展。
至於憲政民主,是中國知識界極力主張的,也是中共近年刻意迴避的。其實憲政民主也簡單,無非是上依憲治國,要把一切權力置於憲法的規限之中,下依憲行使各項公民權利。而要認真落實憲政民主,就不能不放開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社自由,在必要憲政立法下,確保司法獨立等等。
圍繞中共18大而來的民主交鋒,大致有三個動向,一是中共方面,有意堅持中共黨內民主先行,以擴大中共黨內民主來帶動人民民主。作為中共18大的輿論造勢,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還發出專文,談論中共黨內民主如何帶動人民民主。
二是左派方面,對中共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有不同的主張。最有代表性的,是號稱「新左派領軍人物」的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長房寧,在人民日報的「18大特刊」上撰文,說要發展民主政治,但要堅持「五不搞」,即吳邦國提出來的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分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這篇文章,被認為發出18大左的訊號。
與之同時,被視為自由派的學者,堅持要求走憲政民主之路。有人相信目前能使各派勢力達成基本共識的核心訴求是「憲政」,憲政為規限權力、保障人權、實現民主提供了根本保障和法治秩序,從而能夠保證社會政治改革的平穩轉型。也有人認定首先要完成黨政分開,只有透過政治體制改革,實現「黨政分開」,才能推行憲政,只有成功實施憲政,才能帶來憲政民主。還有人透過薄熙來事件給出的警示,指出中國再也不能玩威權政治、強人政治,只能走憲政之路,實現憲政 民主。
圍繞中共18大而來的這場民主討論、民主交鋒,可能暫時難有結果,還會持續下去。中共18大產生的新領導層,主要目標還是按其「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要素,來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發展。
據此思路,相信中共18大後,新領導層不會貿然推行憲政改革,也不會很快著手落實憲政民主,而是希望在開啟新一輪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的配合下,繼續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探索,也繼續用中共黨內民主來引領人民民主、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因為對中共新領導層來說,這可能是風險較低的民主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