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規劃明春再訪大陸
2012-11-12 14:30:4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民進黨前主席,且曾出任過行政院長的謝長廷上個月才訪問過大陸,拋出兩個主題,一是兩岸憲法各表,一是兩岸善意對話。回台後,國民黨從馬英九以下皆表樂觀其成。由於距離明年春天至少還有兩三個月,屆時有無變化,實難預料,外界若要有什麼評論,也言之過早。但正因為還有一段時間,正可提前醞釀話題,既可引發話題,亦在測試各方反應和水溫。
從大陸回來之後的謝長廷依然席不暇暖,除了拜會黨內高層,還特地去看了李登輝,此外,還針對「制憲台獨」說出,「再見吧,朋友!」看似離情依依,實則傳達出他和「台獨」徹底切割的心情。至於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且是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互動,則更微妙。
蘇貞昌說謝長廷的大陸行是「個人行為」,意味著和民進黨無關,也絕非出自他身為黨主席的意見。蔡英文的回應也饒有意味,以局外人提出反建議,「那要問謝長廷本人的感覺。」謝長廷的感覺很清楚,凡是堅持「台獨」路線的,凡是有台獨選民壓力的,都不會支持他。
是以謝長廷此時拋出明春大陸行的話題,自有其針對性,一是針對黨內高層仍具「台獨」傾向的人士;一是通過訊息傳播,提供黨內外輿論平台討論,以期形成政策辯論;當然也不必排除,這也是搜集不同意見和建議的策略以為因應。既有變數也有挑戰。
民進黨何嘗不了解大選落敗的關鍵因素,就在大陸政策的最後一里路還沒有跨出來。所以跨不出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民進黨和台獨糾纏不清的歷史,剪不斷,理還亂。愈有選舉負擔的,愈不願觸碰台獨支持者的情緒。這是民粹挾持民進黨,民進黨基於現實政治利益,也樂得和民粹交易。或是說民進黨還找不到一個具有號召力、說服力的訴求以為轉轍的說辭,況且2014年的地方選舉還輪不到討論大陸政策,能拖則拖。
同樣出身綠營,謝長廷所以能擺脫台獨壓力,從正面看,這既需要從觀念上尋求突破,相信也是出於現實政治上的必要。從觀念上尋求突破還不在憲法各表,而在排除台獨的干擾,並安於中華民國的憲法。也非如此不能擺脫台獨制憲論者。政治現實的必要又有兩個層面,一是島內政治;一是兩岸政治,且互為主從。
就謝長廷論,若只看到島內政治,特別是地方縣市長選舉,民粹在中南部是有作用的,但到了大選階段,民粹效應頓減。謝長廷特別提出:但問兩岸不問藍綠經濟選民的概念,認定這才是左右大選勝負的槓桿。這類選民據謝長廷的估計必在80萬票以上。
兩岸政治雖是島內政治的延長,但兩岸關係的起伏,又決定了島內政治生態。民進黨若只知封鎖和大陸的交往,或說僅知拒絕「九二共識」,不思另謀超越,提出較「九二共識」更能打動人心的論述和具體策略,兩岸政治這一個區塊只能拱手讓人。那麼只能再次眼睜睜看著國民黨繼續執政,也只能繼續在街頭抗議。
仍在規劃第二趟大陸行的謝長廷,目前只透露要贈送大陸經過訓練的導盲犬,前一趟是品評調酒,接著是送狗,從酒精飲料令人醉,轉為有狗導盲,要走正確路線,在意象上這是一個頗見情理的大幅轉折,且帶有高度善意。
中南海不可能對過往持台獨立場的謝長廷和民進黨沒有疑慮,並謹慎看待「憲法各表」,而謝長廷所使的是水磨功,就看謝長廷在微調中如何擺譜,如何自我導出明確的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