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形勢這幾年最為安定祥和

2012-11-12 14:34:5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8大發言人蔡名照答覆記者提問說,這幾年是台海形勢最為「安定祥和」,是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最為豐碩的時期。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兩岸的經濟、文化、社會的聯繫和交往合作達到了60多年來從未有過的水平。幾乎都是用全稱肯定的字眼,傳達出海峽對岸處理台灣事務的善意,從而也表現出胡錦濤任內的「業績」。
 
蔡名照口中的「這幾年」,當然是指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開放兩岸大三通,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在內的十八項協議和巨量的合作與交流,更重要的是兩岸回復到「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在「反台獨」的立場上也有高度共識。相較96年台海飛彈危機以來李登輝和陳水扁的作為,以「安定祥和」識別「台獨」和「反台獨」的政治路線,既是對照和歷史發展的可預期,同時可以看出北京對馬英九上任後的作為是領情的。
 
進一步對照胡錦濤在17大的政治報告以及胡錦濤在2009年元旦提出的「胡六點」,胡錦濤至少完成了「胡六點」其中的三點,超過預期量一半的「業績」,也排除了兩岸可能再現兵戈凶兆的重重危機。馬英九上任以來,中南海的領導人再也不提「反分裂國家法」,至少對馬英九也無一語重話,如果說兩岸還有什麼糾結難解,中南海似乎也很理解馬英九的難為。
 
以「安定祥和」概括胡錦濤這10年來處理台灣事務的心情起伏也不無道理,若非兩岸大三通的建立,經貿一體的制度化,兩岸即很難打開新局面。而這正是毛澤東、周恩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和江澤民幾個世代領導人都未能達致,但在胡錦濤任上取得的突破。做為交卸領導人職務的成績單,蔡名照以「安定祥和」來形容,相信是經過授權且斟酌的。
 
何以胡錦濤未在18大的政治報告裡使用「安定祥和」,這就涉及到胡錦濤的政治報告是制式化的語言,是徹頭徹尾的政治語言,用字遣詞不是「條條框框」就是「有稜有角」,整體表述還是在「一國兩制」和「江八點」的脈絡裡求發展,甚至連「胡六點」都沒有直接表述。從這裡也可看到胡錦濤的作風,不論「胡六點」是否仍在運作,但胡錦濤寧選歷史的觀點,以期承先啟後,觀照全局。
 
但要注意的是胡錦濤始終堅持的原則以及對兩岸未來走向的訴求。
 
胡錦濤在18大政治報告中提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堅持,這就是「兩岸一國」。在這個認知上,胡錦濤針對民進黨提出:「對台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台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這意味謝長廷往訪大陸,中共並未就謝長廷的「憲法各表」接腔,是有原則且有階段論的。即謝長廷訪問大陸只停留在「交往」階段,還是「各說各話」,一時之間談不上「對話」,距「合作」還有一大段距離。
 
除了維繫並深化目前的兩岸關係和制度化運作外,胡錦濤在報告文裡,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統一前的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 這些都是老話新提,沒有定出時間表,只能期待累積兩岸政治互信。 
 
所以沒有時間表,一是馬英九沒有意願,或是說馬英九此時的處境已無條件在兩岸事務上大開大闔,何況是統一大業,已非馬英九此時的格局所能勝任;一是「安定祥和」意欲創造的氛圍,既自我肯定了胡錦濤的政績,也制約了時間表的提出。但蔡名照以兩岸間的政治議題,「這是客觀存在的,遲早要面對」來詮釋,意指這是無從迴避的議題,多少仍有緊迫性。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