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12-11-18 18:03:5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受到全世界矚目的中共18大,於正式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確定中共今後5年權力中樞後,宣告閉幕。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旋於15日召開,為權力核心的政治局委員和常務委員,完成必要程序。從此習李團隊形成,接下治理國家、展開國際關係的任務。這回換屆順利成功,緊接在美國總統選舉揭曉之後,是全球經濟兩大領導人同時承擔新一政治任期,卻也同時處於錯綜複雜、困厄艱辛的轉折時代。對東南亞國家而言,與兩大間都有相當關聯,尤其亞太地區經貿發展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方方面面都得妥善應對,疏忽不得。
中國新的習李團隊,承接了在和平發展原則下奠立的經濟基礎,是堪以輝煌來形容的。在胡錦濤領導的先後10年間,全世界市場占有率翻了一番,更經歷了兩位數字的超高速成長,還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令人側目的是,由歐美34個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於18大換屆進行期間發布預測說,全球經濟勢力在未來半個世紀會出現大洗牌,中國最快將在2016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而2025年前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產值,合計可能超越七大工業國(G-7)的總值。這項預估離現在還有好幾年,各種變數也多,但具公信力的國際組織推估,有依據,也應具參考價值。
從在地的中國居民、東南亞國家、世界各地,當然不可能只從某一個介面檢驗此東亞大國的和平崛起。對於中國從卑微的「工廠」發展到「世界市場」,乃至由「大國」而變成強國,無疑也有很多負面缺失和窒礙。譬如,過度依賴投資、所得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環境汙染惡化等重大失衡警訊。因此,啟動更深層的經濟改革,把成長模式由投資和出口,調整到消費和服務,已是化解社會與經濟衝突所必需;要實現改革,中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有困難要克服。
習李團隊要推動的經濟結構性改革,實際上已在進行中,今年啟局的「125規劃」就是各種政策的依據和指標。在建構這項戰略文獻期間,相關決策階層人士,都曾經有關鍵性的點撥審批,所以要加速經濟改革的觀念可說已告確立。問題在於執行改革過程中所可能發生的各類變數,包刮官僚體系的短視和能力不足、既得利益集團的把持、複雜眾多的民粹主義分子等,適足以造成各種改革努力躊躇不前或甚至寸步難行。習李團隊接手後能不能有所突破,進而深化改革,推動未來10年經濟發展更上層樓,則是各方所關注的焦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於2011年6月21日曾刊文評述,在全球化和中國崛起背景下,中國的「南南外交」最能夠滿足中國在現實利益和理想主義兩方面需求。只要在現有的成功基礎上,繼續不斷深化、創新和充實,中國的南南外交將成為建設「和諧世界」理想的高速道路。這番說法客觀而具有代表性,中國以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地位,近年隨著本身國力增長,透過和全球發展中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高階層會、論壇、共同經濟開發區、合作組織等多元形式,將睦誼、盟誼、資源、助力,盡量向外輻射,強調發展中國家相互照顧彼此的關切,實現可持續的共同發展理念,終而得到初步成果,亞太國家齊步並肩朝繁榮進步的目標前進。中國政府換屆之受到這許多注意,是有道理的。
中國進入習近平時代,從「18大報告」中明白看到了經濟轉型掛帥的最高指導戰略。未來10年,中國將大幅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在追求成長的同時,將更加注重公平、環保、產業升級,以及民生與消費的提升。這項報告勾勒了中國發展的方向,解答了外界對中國經濟轉折的疑慮。相信中國人會寄予信賴, 發展中國家願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