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最後「皆大歡喜」結束

2012-11-26 10:01:5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以巴一場相當激烈的衝突,在短短8天之後宣告結束,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埃及總統穆希在開羅簽署的一紙停火協議,發布下來,當即生效,以巴雙方都遵守停火,並互稱勝利,「皆大歡喜」結束衝突,大出人們意料之外。
 
能夠使以巴實現停火,功勞最大的是今年6月才登台的埃及總統穆希。從以色列14日開始轟炸加薩的哈瑪斯火箭基地,穆希在開羅市郊的官邸就成為中東外交中心。歐巴馬請他偏勞奔走停火,他也積極樹立國際奧援,會晤土耳其總統、卡達大公、德國外長及大批阿拉伯官員。另有一位以色列特使秘密訪開羅,會晤安全官員,穆希沒有與之會晤。
 
須知穆希出身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基本教義派的首腦之一,這種人從來不跟以色列人說話,甚至拒絕說出「以色列」國名,所以他成為埃及總統之後,許多人怕他會實行政教合一制,像當年伊朗的柯麥尼那樣,埃及就會變成一個違反普世價值觀的宗教國家。但穆希結果成為以巴衝突的仲裁人,事實上為以色列罩住哈瑪斯,以他本人在宗教內的地位和埃及的國家影響力,迫使哈瑪斯就範。
 
當以巴衝突最激烈時,美國總統歐巴馬雖在東南亞訪問,仍幾乎每天都與以色列總統內唐亞胡通電話。白宮官員表示,「穆希展現令人難以置信的建設性作為,而且極為務實」;穆希「扮演關鍵角色,而且完成了他在政治上不容易做的事」。
 
在整場危機中,穆希是力挺哈瑪斯,譴責以色列的。他派總理康地爾前往加薩,這是極具象徵意義的一步,康地爾親吻一具巴勒斯坦童屍的照片刊遍開羅所有報紙的頭條。穆希話分兩頭,派出安全主管謝哈塔為以色列和哈瑪斯傳話,謝哈塔不負使命,終使穆希在對立的兩造之間話語權提高。
 
埃及便成為停火的「發起人」,停火兩造任何一方違約,另一造可以向埃及申訴。這是不容易扮演的角色,他的風險是,萬一協議崩潰,不管是誰之過,他的公信力必定受損,而且和以色列與哈瑪斯的關係都會陷入緊張。
 
所以穆希以他的宗教出身而擔任中東大國埃及的總統,不會步柯麥尼的後塵,而在這次加薩危機中行使了如此舉足輕重的一步,不但解決了以巴衝突,也提高了他個人的國際地位,更使美國與埃及共同維持中東安定的合作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石,美當局的歡欣,不言而喻,美國將會像以前一樣繼續對埃及進行財政上的支持,也是必定的了。而不再續任國務卿的希拉蕊臨去秋波,也令人難忘。
 
加薩過去是以軍佔領區,以方「以土地換取和平」政策實行之後,將加薩交還巴勒斯坦。恰遇哈瑪斯在選舉中獲勝,但執政黨巴塔赫不肯交出政權和財政,哈瑪斯無法,於是進佔加薩,自立政府。這次事件,是因哈瑪斯從伊朗獲得火箭,於是向以南方發射火箭,遂引起衝突。
 
據哈瑪斯稱,共向以色列發射了421枚火箭,但以方宣稱,其中84%火箭皆在空中遭到攔截擊毀。這次衝突中,巴人超過161人喪生,以人只有5人死亡。奇怪的是,在停火後雙方皆宣稱己方勝利,這是什麼道理。
 
哈瑪斯說,「他們想威嚇我們,我們的抵抗,證明他們的威嚇無效。」
 
以色列方面,內唐亞胡正面臨明年選舉的困境,很想有一次戰爭來鞏固自己的鷹派地位,正好碰上哈瑪斯火箭襲擊,於是在邊境擺出重兵,必要時越境大戰一場。如今停火令已下,對哈瑪斯空襲達1500架次,殺了不少哈瑪斯要人,也毀了哈瑪斯辦公樓和警署,可以說也是一種「勝利」,豈不是嗎?
 
关键词:以巴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