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和產業合作將邁入新頁

2012-11-27 10:13: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最近一周在台灣先後召開兩場兩岸金融和產業的高層次、大規模的交流研討會,標誌著在大陸領導人換屆之後,兩岸仍然本著交流往來的互動主軸,朝良性方向發展,兩岸關係在既有基礎上邁入新頁,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首先,是11月20、21兩天在台北召開的第17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這項研討會係由台灣民間的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和大陸人民銀行主導的中國金融學會聯合主辦,每年分別在台灣和大陸輪流舉辦。
 
長達17年不間斷的舉行,大陸領銜的團長,層級高達人行副行長,可見大陸對此項交流的重視;比較特別的是台灣的主辦單位,一直是民間的基金會,這凸顯雙方交流始自兩岸政府還沒有合適管道接觸下,大陸已意識到當時自身金融部門的落後,台灣經驗有借鏡參考的價值;由此可以體會到大陸在推動對台相關政策措施的務實層面。
 
然而,這近20年的兩岸金融交流,卻伴隨著彼此明顯的消長變化:大陸金融的改革與進步,令舉世一新耳目,從瀕臨破產的四大國營行庫,透過不良資產的切割重整,如今已成為規模占全球排名前段的大型銀行,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今年的主題則環繞在兩岸簽定貨幣清算協議後的機運。
 
其次,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則於21、22日接續登場。這個論壇是由兩岸官方來舉辦,並由台灣的經濟部次長和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擔任論壇共同召集人,再配合政府主導的智厙等學術研究機構。參與人數與前述金融研討會相當,各有200多人,因此這兩場研討會的規模與規格都值得重視。
 
兩岸產業的交流互動,過去大多是在生產要素價格原存有差異,進而形成要素的自然流動與產業分工。在過去,大陸採順勢而為的策略,造成對台灣資金強大而致命的吸引力,同時也充分利用大陸的勞力,開發大陸的土地,培養起大陸強大賺匯能力的加工出口產業。
 
回饋台灣的就是這種類型台商的續存能力。然而,當大陸出口製造能力強大後,台商反而多了個強勁對手,再加上相對要素價格翻轉,大陸「騰籠換鳥」政策的相逼,兩岸產業合作的確走到一個全新的境界,需要在策略上作大調整。
 
這主要包括兩岸可以共同分享的產業,必須摒除沒有秩序的擴張,結果反而帶來慘烈競爭及價格崩跌。因此,兩岸應該在可以合作的領域,透過必要的整合,尤其是更多的資本合作安排,化敵為友、共創品牌、共同研發、共同行銷,有了這些深層合作,才能在共享、共利的基礎上,走出兩岸產業合作的另一番境界。
 
到目前為止,兩岸產業合作就企業個體而言,仍停留在「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況,合資性的共同投資、行銷、研發幾乎未見,而且大家都在競逐大陸的內需市場,這注定兩岸金融和產業終免不了一戰。
 
如果能夠利用台灣要加大開放陸資入台的政策,鼓勵陸企和台商合資進軍全球;或以朝向主導全球產業的雄心和企圖,來建構兩岸共同的產業鏈及生態系,應該是兩岸下一個階段、下一個世代的產業觀。
 
如果把這兩場研討會的主題串連起來,兩岸共同研商來培植世界級的投資銀行,以共同促進兩岸產業的合作和升級,那麼這種戰略層次及視野,也才能使兩岸擺脫為別人代工、加工,賺取微薄利潤的困境,這正是兩岸中國人應共同思考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