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全球貿易第1大國

2012-12-16 17:55:1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根據美聯社的分析報導,近日中國已登上世界貿易第1大國的地位。同時,今年上半年中國吸收的FDI(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591億美元,同樣也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FDI最大目的地。此外,今年中國預計也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成長,有愈來愈多全球經濟指標的桂冠都落在中國身上。除上所述,中國還擁有世界第1,3兆美元的外匯儲備;出口額在2009年也已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1。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人均儲蓄世界第1、移民海外最多的國家。
 
由於中國擁有13億人口亦為全球第1,因此全國性指標很容易在這麼大的基體上,輕易奪得世界第1的排名。再就全球貿易的排名,中國居亞軍地位的時間僅5年,就把美國維持一世紀的全球最大貿易國頭銜搶走。而且一旦奪冠就可能長期盤踞這個地位很長一段時間。
 
按照現行已知的資料,除了人口總數在近年內可能被印度趕過以外,中國在經濟活動指標的領先,將維持相當時日。緊接著,世界第1大經濟體、GDP世界第1 ,預計最快可以在4年後的2016年實現,而中國GDP超過歐元區總和,則只需1年。
 
屆時,全球經濟重心由歐、美移到亞洲的中國,將永遠留在人類的經濟發展史上。不過,和過去歐、美興起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強大是必須把13億人口加總在一起才算數;反之,若除以13億人口,則人均指標頂多只能接近小康。
 
甚至若考慮也高居全球首位的貧富差距、教育投資人均甚至不及非洲烏干達、失輟學兒童人數也居世界第1,這些不體面的數據,那麼就可以想像這個即將成為世界第1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將如何不同於過去的歐、美。
 
絕不算是危言聳聽的忠告:如果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無論在方向上、節奏上、速度上、顛跛上,都可能會對地方、區域,甚至全球帶來不同方向、不同幅度的波及效果。這正是全球會對中國經濟的榮枯寄予高度關注的原因。
 
由於,中國經濟總量的龐大,往往蓋過個體的脆弱,所以如果就人均這類指標,就很容易可以看到中國大陸仍有很大的改善、進步的空間,這也可以視為是未來質量提升的方向。
 
當然,中國在許多總體面向都搶佔到世界第1,即便個別面向離先進經濟體還有很遠的差距。這一方面固然教世人無法忽視中國的存在,但另方面卻又無法正確評量中國該有的正確評價。
 
尤其是中國經濟正處於調結構的關鍵時刻,如果方向正確,可以一次同時處理、解決許多問題;反之,則可能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甚至,中國轉型的成敗,往往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這是我們認知到中國已成為全球第1大貿易國後,所必須留意的後續發展。
 
此外,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而言,面對中國經濟的龐大,如何充分掌握其發展所帶來的外溢效果,並設法減輕其可能的競爭壓力,這恐怕都是確認中國成為世界第1後,必須修讀的「中國學」。
 
這當中,台灣的功課特別耐人尋味,兩岸的愛恨情仇原本就有相當特殊的歷史因素,再加上國民政府到了台灣,又與原本早一步移民台灣,但由日本殖民半世紀的「台灣人」有許多糾結,這又是台灣最特殊的「中國學」的一部分,唯有修過這門課,否則台灣不容易處理中國這個因素。
 
 
关键词:已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