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成為強勢首相 釣魚島危機是第一個挑戰

2012-12-18 11:29:3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大選結束,自民黨在失去政權三年多之後,再次從民主黨手裡奪回組閣權,而且自民黨一黨的議席已經超過眾議院的半數席位,加上長期的執政同盟公明黨,兩黨的總席位數達三分之二,安倍晉三將組成近年來最為穩定的多數政權,對未來施政極其有利。此次大選結果,執政民主黨成為最大輸家,不但席位大幅度下降,包括前首相菅直人在內,多位內閣大臣紛紛落選,有的只能靠政黨比例代表制來進入國會。民主黨的失敗,以及自民黨的大勝,顯示戰後好容易出現的政黨輪替,只是曇花一現,並沒有紮下根來,未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自民黨將維持政權。
 
民主黨的失敗,是有跡可循的。首先,民主黨本身的主要領袖,大都是從自民黨分離出來,因此在政策訴求和政黨運作中,存留太多的「自民黨遺風」,而沒有藉著民意的支持,進行徹底的政黨改造,成為帶動日本走出困境的新生力量;其次,民主黨奪取政權後,就展開了激烈的權力鬥爭,尤其是小澤(一郎)派與反小澤派的鬥爭,讓民眾心生厭惡,也讓黨的執政能力大幅下降,而到了選舉前,小澤派出走,更給民主黨帶來致命一擊。再次,民主黨是由不同意識形態和派系組成的「聯合體」,因此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共識,更不用說政策的執行力,而首相的短命,也讓政策的延續性受到制約。凡此種種,下台也就自然了。
 
在這次大選中,除了安倍的自民黨是最大贏家以外,由石原慎太郎和橋下徹領軍的日本維新會,代表地方要求改革中央的右翼勢力,也成為主要的贏家。他們在組黨短,力量分散,候選人少的情況下,奮力出擊,贏得席位的大幅提升,甚至達到了在眾議院可以提案的門檻,未來對自民黨的執政,將構成重大的挑戰,而且會藉著民意,逼自民黨朝右翼政策的方向走。不僅如此,日本維新會雖然在眾議院的議席中,目前仍然少於民主黨幾席,但由於其他小黨在選舉中地盤大幅減少,在不久的將來,維新會通過合縱連橫,網羅其他議員,不無可能成為最大的反對黨。
 
在這次大選中,值得關注的是,日本政壇總趨勢向右轉的態勢已經穩固,包括共產黨和社會黨系統的左翼政黨勢力,進一步萎縮;而日本根深蒂固的家鄉(地元)地盤基礎,也出現了鬆動跡象。比如民主黨內閣重臣,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女兒田中真紀子,本來在新潟家鄉的政治地盤穩如磐石,但這次也落選。這種變化,未來還是會影響到自民黨的政治基礎,而給日本維新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這次選舉表明,日本民眾既求變,但也求穩。因為求變,他們用選票懲罰了不爭氣的執政民主黨,讓他們輸得一塌糊塗;因為求穩,他們沒有選擇突然崛起的日本維新會,而是選擇讓具有長期執政經驗的自民黨回到執政黨地位。由此可見,日本民眾還是希望自民黨借助其豐富的管理經濟經驗,能夠讓日本走出經濟低迷。但是,對重作馮婦的安倍晉三而言,上台後首當其衝的是如何解決已經走到軍事衝突的中日釣魚島領土爭端。儘管在選舉承諾中,安倍表示要在釣魚島強化日本政府的管理機能,但在選舉的最後階段,安倍在對華政策上,大幅度向中間靠攏,除了明確表示不會與中國軍事對決,更以五年多前首次做首相時對中國的破冰之旅,來強調他會搞好已經惡化的中日關係。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中國市場,日本經濟要走出困境可謂難乎其難。
 
對中國來說,安倍上台是北京樂於看到的選舉結果。因此,中日兩國如何在緊繃的釣魚島局面中,找到彼此滿意的妥協點,既不得罪兩個國家內已經高度發酵的民族主義情緒,又可以在目前的形勢下各退一步,讓事態冷下來,可謂殊不容易。安倍要取消野田佳彥的釣魚島「國有化」政策相當不容易,因為自民黨在這個問題上本來就持強硬立場,如今石原的日本維新會也在國會虎視眈眈盯著這個問題,退下來相當困難。因此,安倍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裡,通過日中美三方的穿梭交涉,找到讓危機「軟著陸」的可行方法。不然,一旦壓力加大,安倍「舊病復發」,重蹈幾年前突然退出政壇的覆轍,那日本政治的局面,又會再度進入動盪。               
 
 
关键词:安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