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兩岸二軌政治對話
2012-12-25 11:34:4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啟動兩岸二軌對話,這是指兩岸政治談判要能先有一個前置作業的氛圍和醞釀,即通過對話,先行建立兩岸充分的政治互信。以突破僵局論,啟動兩岸二軌對話,不在形式而在實質,不在國共兩黨,而在紅綠對話管道要能先行確認。
如果說兩岸智庫學者最近頻頻以研討會的形式交換意見,不如說兩岸紅綠對話出現了轉機和空間。轉機不意味民進黨放棄「台獨」主張,而是民進黨面對可能遭遇政治邊緣化的現實,必要自行轉化;轉機也不意味北京形勢優越,而是要預為妥善處理民進黨未來執政的可能,要能爭取台灣民心,降低台灣人民對和平統一的疑慮。
二軌對話對國民黨的利益則在緩解兩岸政治談判的壓力。國民黨面對兩岸政治談判至少有雙重壓力,一是民進黨可能因國民黨啟動兩岸政治談判轉趨激進,乃至與急獨聯手。這對台灣政治安定相當不利,對執政者更不利。國民黨自樂見民進黨參與二軌對話,多少可以降低兩岸政治互動的抗爭變數及壓力。
外部壓力則來自北京。兩岸若在未來兩年完成ECFA的後續商談,「先經後政」的「先經」可謂有序完成,且兩岸的經貿談判涉及到主權管治層次者,其實已進入低階政治談判。是以啟動「後政」已無從迴避,此即兩岸和平發展的下一步,面對面的政治接觸。民進黨為求順利執政已放言會概括承受兩岸既有的和平成果和經貿協議,其實也連同承認兩岸低階的政治談判,對國民黨言,在承受壓力的同時,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穫。
國民黨當然想繼續執政,但馬英九的民調支持度持續低迷,設若黨內因此信心不足,又何以凝聚人心,何以吸引黨外人才,甚至有可能爆發支持者出走潮。深藍對馬英九的不滿已寫在臉上,掛在嘴上,只剩兩條腿還沒有移動。在性質上這和馬英九再怎麼俯就深綠也不會有選票的情況完全不同,在不刺激深綠的情況下,啟動兩岸政治對話,多少可以稍稍表態。民進黨之於深綠也有相同的處境,是以雖參預二軌政治對話,但傾向到場宣示,點到為止。
兩岸目前最大的變數不在「台獨」,而是兩岸之間的認同不足,不論在生活品質、政治體制和相對規模上,兩岸都存在認識上且具有區隔意義的落差。新世代崛起對統獨的敏感度相對偏低,但更計較有無認同面。
相形之下,北京之於和平統一著眼於歷史命題和未來命題,台灣則著眼於現實命題和實質利益。北京之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期待很明白,就在「分久必合」的兌現,今日的「分」,要能預示未來的「合」,未「合」之前,無妨先「和」,有利於創造「合」的充分條件。展開和綠營的政治對話等同進一步承認,必要以「和」化解「台獨」支持者對「和平統一」的疑慮。
民進黨當然也期待通過對話的形式,充分表達所以「分」的緣由,所以特別強調兩岸認同不足,著眼點也在取得對話以及表達異議的充分條件,化解台灣人民對民進黨執政等於進一步自我邊緣化的疑慮。即民進黨不是不可以和對岸打交道,只要情況允許,民進黨在策略上也樂於充分利用二軌政治對話。
台灣方面不分藍綠都很在意國際空間,計較身分和地位,直接牽引對統獨的認同。但這些或還只是表象,而是台灣人民普遍珍惜今天的生活步調和品質,不能因兩岸政治議題而有所倒退。這似乎和台灣人民普遍對現實不滿存在扞格,但辯證關鍵也在這裡,所以會有不滿,端在爭取更好的生活,當然也會反射在兩岸議題上。
兩岸和平發展未能建立政治互信的關鍵就在統獨,通過二軌政治對話,可以創造紅藍綠之間更大的對話空間,醞釀氛圍,至少可以增強相互之間的理解,減少誤判。若論可大可久,二軌畢竟只能是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