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對立下的釣魚島出路
2012-12-26 10:20:3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大選結果出爐後的即時反應已經過去,更深度的觀察有了可能。人們對半個多世紀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取得勝選並不感到意外,但以如此巨大的優勢贏回失去三年的政權,則依然驚訝。難道自民黨真的是拯救日本的真命天子?不然,向來優柔寡斷,對自民黨之前執政半個多世紀非常不滿的日本選民,怎麼會吃了回頭草?對石原以及橋下徹率領的日本維新會描述的宏偉藍圖為何不傾力追捧?
仔細一看,人們發現,自民黨的大勝,並非自民黨真的「脫胎換骨」、「浴火重生」,而是選民對執政民主黨無窮盡的內鬥,朝三暮四的政策改變,感到了無奈與憤怒,再加上參選小黨林立,選民別無選擇,只能把票投向一個「熟悉的惡魔」,這對自民黨來講,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選民並不關心自民黨的競選大綱承諾,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死纏爛打,給自民黨安倍內閣的施政方向,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空間。壞事則是,民眾厭惡民主黨,也不真心喜歡自民黨,因此,不會給「回鍋」首相安倍蜜月期,而是隨時可以把原來對野田的憤怒傾瀉到安倍身上。因此,安倍的內政外交第一仗,也就是解決釣魚島爭端,關係到自民黨執政的未來前途。
釣魚島爭端,是中日的問題,也是中日美三國的問題。安倍上次當選,首訪國家是中國,由此一舉破冰,打開了前任小泉純一郎與胡錦濤「王不見王」的僵持局面。這次當選,安倍將首訪美國,要讓美國撐腰,與中國爭奪釣島;同時也要美國鬆綁,讓日本能夠修改美國用刺刀逼迫日本制定的戰後和平憲法。 有趣的是,輿論注意到,安倍與習近平這兩個日中新領導核心,都是「太子黨」,目前都在釣魚島問題上表示了強硬的姿態。未來在釣魚島問題上,是彼此各讓一步,還是毫不相讓,最後擦槍走火,形成軍事衝突?
不錯,日中新領導人都是「太子黨」,在高峰對話時,有別人沒有的歷史感。但可以肯定的是,安倍和習近平,不會像他們的前輩毛澤東、周恩來與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可以「一笑泯恩仇」。因為時代不同了。毛和田中,都是大政治家,也是梟雄,可以從政治的高度,來把握日中關係,而不計較時機利益的盤算,在揮指談笑間,把複雜的矛盾擱置在一邊;那個時代,中日兩國,仍有舊時代的遺風,民眾崇拜英雄,「偉人」說了算。
今天則不同,現代化的發展,需要數位管理,需要利益的斤斤計較,而民意是誰也不賣帳,網路上更是來勢洶洶,每天都想把皇帝拉下馬。試想,如果把放棄要日本賠償的話題擱在今天,習近平絕對不會輕易拍這個板。不僅如此,今天的中日民意,也殊不簡單,主基調決不是「中日友好」,而是民粹主義,要各自的領導人堅守強硬立場。
顯然,釣魚島問題能否和平落幕,關鍵還是民意。從深度看,中國對日本有明暗兩種民意。明的是對日本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滿日本對歷史的態度,對中國的蔑視,主張對「鬼子」不惜一戰,以報舊仇新恨;暗的是對日本的欽佩,認為日本具有高科技,高素養,以及亞洲僅有的西方式民主法制機制。目前,對日本明的民意占據了輿論高度,暗的民意只能在私下竊竊私語,上不了檯面,因為會被罵成「漢奸」。
日本對中國的民意,更複雜。對中國古典文化歷史高度景仰,對近代中國的腐敗高度蔑視;因戰爭對中國人抱有歉疚心理,但對中國強大起來並超越日本則不滿不忿。現實是,因為日本有和平憲法不能突破,而中國大國崛起,已經成為核大國,日本要與中國一對一打到底,日本就是毀滅;但日本有美國這個盟國,中國貿然動手,也不會有勝算。這種戰略對峙,會延續很長時間。中日作為東亞兩雄,既不能攜手,也無法翻臉,這是很尷尬的事情,也對東亞經濟發展不利。
由此看來,在短時間裡,要一勞永逸解決釣魚島爭端,不可能。因此,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建議,倒不失為一個妥協之道,這就是中日共同擁有釣魚島,但雙方都不去占領。卡特是和稀泥,他的建議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擱置爭議」。不過,這或許是安倍和習近平都需要的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