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瑞對中國會是多元靈活外交
2012-12-27 11:51:4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耶誕節前提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柯瑞出任總統第2任期的國務卿,替代即將任滿離去的希拉蕊。鑒於柯瑞的政治地位以及長期在參院的人脈關係,這個任命將在新年通過。柯瑞並非是歐巴馬贏得總統大選後的第1人選考量,卻是歐巴馬在國務卿人選上的最佳選擇。柯瑞尚未就任,輿論評價就鋪天蓋地。有的說他將比喜拉莉的外交手段更柔軟,有的說他將在南海問題上對華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其實,當我們討論美國外交政策的時候,尤其是歐巴馬外交政策時,有3點要注意。第1,美國的外交主軸,還是總統說了算,總統是設計師。在歐巴馬時代,結束中東戰爭,重返亞太,就是歐巴馬外交的重中之重,無論誰做國務卿,都必須依照這個主軸,而不能另搞一套。第2,歐巴馬用希拉蕊和柯瑞,有不得不為之的政治因素存在。因為希拉蕊和柯瑞,都選過總統候選人,柯瑞還成功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在與布希競選中落敗。因此,無論希拉蕊還是柯瑞,都是總統級別的國務卿,經驗老到,個人色彩重,歐巴馬也有「不想管」或者「難以管」的成分,國務卿的操作空間,相對大很多。第3,不管誰做國務卿,不管是強硬還是柔軟,「美國利益第一」這個原則不會變。
在希拉蕊的時代,美國與中國的對峙日益增加,但雙方對話的深度也同步增長,以至於中美雙方在惡劣的環境下,甚至是在黃海南海日本海軍演不斷硝煙瀰漫的情況下,仍能避免關係破局;而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還攻擊歐巴馬對華政策軟弱。那麼,在柯瑞擔任國務卿的時代,面臨中國新的習李體制,他會怎樣做?他的底線又在哪裡?他是否會以硬碰硬對付中國?
其實,柯瑞的外交走向十分清楚。他在歐巴馬競選連任的9月份,曾在《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展望美國的未來外交。我們無法知曉,他在那個時候,是否已有預感,如果歐巴馬連任成功,他會接掌國務院。但他對歐巴馬外交的闡述,卻十分清楚和直截了當。他定位歐巴馬的「民主黨外交政策」不是糾結於意識形態,而是基於利益與價值觀的平衡,以及對外交政策的綜合理解。撇開漂亮的學術用詞,柯瑞定位的歐巴馬外交,就是一種實用主義外交,即所謂「因時制宜」的斟酌外交政策。
這當然是好事,只要秉持實用主義和與時俱進,美國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就會降到很低,因為無論是是胡溫體制,還是習李新體制,都沒有在短期和中期內,不惜與美國在軍事上一較長短的內部政策。不過,這並不表明,柯瑞在美中競爭中持溫和態度。柯瑞明確指出,儘管中東議題依然是美國外交的重點,但美國戰略重點轉向亞太體現了歐巴馬外交視野的前瞻性。換句話說,柯瑞完全贊成美國從中東戰爭政策的泥沼中走出來,將軍事重心向亞太移動,並通過亞太經合會、東盟機制,以及新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等平台,來推動美國經濟霸權在這個地區的拓展。
這當然是好事,只要秉持實用主義和與時俱進,美國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就會降到很低,因為無論是是胡溫體制,還是習李新體制,都沒有在短期和中期內,不惜與美國在軍事上一較長短的內部政策。不過,這並不表明,柯瑞在美中競爭中持溫和態度。柯瑞明確指出,儘管中東議題依然是美國外交的重點,但美國戰略重點轉向亞太體現了歐巴馬外交視野的前瞻性。換句話說,柯瑞完全贊成美國從中東戰爭政策的泥沼中走出來,將軍事重心向亞太移動,並通過亞太經合會、東盟機制,以及新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等平台,來推動美國經濟霸權在這個地區的拓展。
因此,不容否認,柯瑞在就任國務卿之後,會把對付中國放在他議事日程的首要位子。而他所用的方法,主要有3方面。第1,他將推動美國進入國際機制,掌握制定遊戲規則的主導權,來遏制中國,而非美國站在體制外,「和尚打傘」,憑藉霸權主義來干涉中國事務。舉例而言,在南海爭端上,柯瑞主張美國應該儘快加入《聯合國海洋公約》,來強化美國在這個架構中的領導地位,對付中國、俄羅斯等在太平洋和北極的「各種權利索求」;第2,他認為中國已經深深捲入世界經濟,擁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因此,在對華政策上,應該從共識著手,而不是上來就「逢中必反」,亂貼標籤,比如將中國定性成「外匯操縱國家」等。但他又強調,當共識無法達成的時候,必須維護美國利益。這就表明,他主張與中國對話和討價還價。第3,柯瑞主張,在對美國利益構成直接威脅的時候,決不能手軟,甚至可以付諸戰爭行為。
由此可見,對中國而言,柯瑞國務卿將會是一個比希拉蕊更為難纏的對手,因為他會使用更為多元和靈活的手段,來對付中國的大國崛起,北京應該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