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路外交和兩岸默契

2012-12-30 13:19:1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宏都拉斯想和北京發展正式外交關係,或說全面關係,甚至傳出想搞雙重承認。就馬英九的活路外交言,這是個考驗,更是對兩岸「九二共識」以及和平發展有無默契的大考驗。宏都拉斯不是第一個考驗,此前有,此後還會有。而且有可能隨著形勢發展,再次出現新的案例。
 
馬政府如何看待宏都拉斯很重要,這既是個案,也是通案,必要有一個明快的態度,此一態度不在外交面和宏都拉斯的折衝,而在兩岸如何溝通的問題,兩岸若無高階政治對話,「默契」大有可能在關鍵時刻失靈。
 
台灣朝野要看清楚,宏都拉斯或已不在意雙方建交的情誼,或是台灣過去提供了多少金援,知所進退。而是盤算如何利用兩岸當前「經合政分」的特殊形勢,尋求更有利於己的實質利益,台灣不必期待宏都拉斯政府講什麼江湖道義,而是台灣提供的經貿利益能否支撐江湖道義。
 
不論「凱子外交」或「烽火外交」,台灣都曾為此付出巨額代價,以兩岸現有的規模和近年經貿發展形勢論,台灣過去憑藉的有限優勢,早已不復當年。希冀在國際社會中尋求矛盾和夾縫,也因對岸的「大國崛起」少有機會;立基於「金援」的邦交國,若需索供應不及,反而會為此鬧意見。
 
馬英九5年前初上任時,表態不會搞支票簿外交,據「維基解密」,美國在台協會發給國務院的情報指出,當時台灣的邦交國聖克里斯多福,馬紹爾群島,都曾出現危機。這就是鬧意見,北京也很清楚,維繫兩岸關係更重要也更現實,當然不會為此大動干戈。
 
若非重返「九二共識」,馬英九又那有「活路外交」可言,北京在高度「默契」下,期待馬政府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的主權,台灣的邦交國想要和北京建交反遭勸阻更有前例可循。「默契」就北京言,就是在「一中各表」之下,接受台灣「外交休兵」的提議,以期增強兩岸互動。北京為了宏都拉斯還特別表態,除商務外,大陸並未違反兩岸關係上的「默契」。
 
從表象觀察,宏都拉斯追求的就是利益。為了兩岸「默契」,而且可以相信北京是被動的。可以推估北京會拒絕宏都拉斯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請求。至論通過宏都拉斯再次出現「雙重承認」,更招北京忌諱。是以「雙重承認」何以會在此時出現就有不小玄機。
 
台灣邦交國出現轉轍的變數所以依然存在的深層原因,當然還在台北或說馬英九對「一中各表」的態度和認知。兩岸關係大於外交關係,這是穩定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石,設若守不住這條防線,情況就會立即出現大變局。這就是政治現實,是以台灣朝野的最佳應對方案,就是冷處理宏都拉斯的需索。
 
台灣朝野還要看到一個情況,即處理邦交國的策略要認準「維穩」才是不二法門,代價最低,在兩岸邁入終極階段前,最能穩定中華民國的存在,而且要認準這就是規格和儀式,關鍵仍在兩岸和平發展,要能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發展兩岸關係,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的「默契」又豈止於「活路外交」。
 
必要指出,台灣邦交國的維繫首要能搞好兩岸關係。馬英九上任以來最能穩住場面的就是邦交國的數目,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相較扁政府後期為了爭取邦交國鬧出巴紐案,自不可同日而語。巴紐案是典型的騙中騙,政客騙人民,掮客騙政客,放縱「民粹」的下場,最後只換來一齣國際笑話。
 
台灣能否走入國際社會,能否對國際社會有所獻替,包括台灣的國際地位和能見度,還在台灣本身的體質改善。今天中華民國的護照幾乎可以行遍世界,而為中國大陸人民所艷羨,這就是軟實力。也唯有尋求兩岸「默契」,朝野約束「民粹」,才能有活路外交。
 
关键词:活路外交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