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化工廠苯胺外洩 8.7噸入河
2013-01-07 11:05: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山西一家化工廠去年12月31日發生8.7噸苯胺外漏並流入河道事故,山西省政府於事發5天後接獲通報,事件導致河北邯鄲大面積停水,邯鄲市許多地區超市的礦泉水銷售一空,部分民眾囤積牛奶和蘇打水。
河南安陽岳城水庫、紅旗渠等部分水體也有苯胺、揮發酚等因子檢出和超標,安陽市住建等已切斷水源。毒液外洩事件5日後才通報,引發外界質疑有「瞞報」之嫌。網民徐昕說,政府要求「重特大事故須2小時內上報,神奇的5天,看代省長(李小鵬)這次怎麼說。」
新華社昨天報導,據天脊煤化工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12月31日上午7時40分,巡檢人員例行檢查時發現苯胺庫區一輸送軟管已爆裂,苯胺沿著雨水系統排入河道,具體爆裂時間不明。據報導,苯胺庫區四周有2公尺高的圍牆,外洩苯胺應不會排入河道,但因庫區內的雨水系統在出口處有一道閥門鬆脫,導致洩漏。初步核查,洩漏苯胺總量約38.7噸,事故發生後,已緊急關閉管道出入口,並關閉工廠排汙口下游一乾涸水庫,截留30噸苯胺,另有8.7噸流入濁漳河。
山西省政府於5日下午接獲報告,外洩苯胺可能隨河水流出省外。鄰近的河北省邯鄲市證實於5日下午接獲通報稱,位於山西省境內的濁漳河上游發生「事故性汙染物排放」,造成邯鄲市區大面積停水。事故發生之後,化工廠與當地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立即停產,並且斷源截汙,沿途80公里河道已停止人畜飲用自然水。
據報導,苯胺又稱阿尼林油,是主要的胺類物質之一,用於製造染料、藥物、樹脂,外觀為無色或淡黃色油狀液體。苯胺易經皮膚吸收,不慎接觸會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溶血性貧血和肝、腎損害。
有人懷疑這次的毒物外漏是另一起山西瞞報事件。去年12月25日,臨汾市一處在建鐵路隧道發生爆炸,工程單位封鎖消息,直到網民在微博披露才使事故曝光,山西省政府安委辦則在12月31日公布,事故已造成8死5傷,並指項目經理涉嫌瞞報。山西代省長李小鵬在今年第一天就大動作的到事發現場為遇難者默哀,強調對瞞報行為要「零容忍」。事隔不到一周,又發生苯胺外漏意外。
中國廣播網介紹,據去年3月通過的「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第30條規定:較大以上和暫時無法判明等級的突發事件發生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報告」,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在「兩小時內」報告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