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經濟展望的焦點仍在中國
2013-01-08 11:22:2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走過2012年的動盪,2013年的全球經濟展望,目前看來仍屬混沌。唯一寄望的是不再有新的負面因素,那麼既有的衝擊或可在足夠的時間中漸次被消融,則觸底反彈的機率相對較高,這也是多數機構預測較為樂觀的理由。
坊間一直有關於2012年瑪雅曆法的穿鑿附會,然而隨著時序的進展,過去這一年雖然在政治、經濟上確實遇到顛簸,許多國家政治領導人也有所更替,但原本預期可能發生的經濟大衰退,似乎也在眾人的努力下,大事化小,仍在可控制下發展。
在政治上,2012年可以說是一個「大選年」,所以從年初台灣的馬總統,一直到年底的南韓總統,中間還包括法國總統、俄羅斯總統、美國總統等,以及內閣制國會的大選,如義大利、荷蘭、日本;甚至以黨領政的中國,也進行換屆改組。
歷經這些選舉,既存的經濟問題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消除,繼續困擾著多數國家。因為延續自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進而蔓延到歐洲形成債務風暴,甚至在歐、美經濟告急下,也把苦撐待變的中國經濟羈絆住,其成長率被拉到8%以下。
當然,這些經濟表現也成了左右上述政治選舉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影響選舉的因素甚多,相互競爭的對手之相對表現當然是另一個關鍵;無論如何,橫亙在前面的經濟情勢,乃是政府改組與否都要共同面對的挑戰與難題。
新的一年裡,可能還須要花個至少半年的時間,去把積存的問題作一些清理。美國的財政懸崖只能算是治標,還沒有根本性的解決。歐洲債務問題固然撐過危機階段,但還須較長的調養期。日本仍然陷入政經動盪的階段,再加上與南韓相類似的,都有新政府、新領導人適應期的磨合,因此平穩是最佳的選擇與結果。
接下來的希望又回到亞洲新興經濟體,這仍然以中國為焦點。當然,中國經濟的內外也都遭逢壓力,其所須面對的挑戰清單也是一長串。不過,幸運的是問題雖然多,但所須處理解決的方向卻一致。
因此如果沒有在方向上搞錯,就只是處理的力度問題,即便這會影響到達標的時程,但終究是朝向縮短達成距離的方向邁進。譬如,經濟結構調整的面向很多,可以是產業結構的朝向服務業化;可以是朝向內需傾斜,減少過度依賴出口;可以是提高國民消費,減少過大依賴投資的投入;可以是大力推動城鎮化,把過去已大量投入的交通基建效益提高等等。
這些林林總總的努力方向,大多是殊途同歸,這也是中國目前所處的經濟結點,可以匯集多方目標一次性解決的特殊機運。唯一的挑戰是現行資源配置機制,太過偏向政府部門、行政指導、政治決策。相對的,市場機制仍然太薄弱,尤其若要提高達標時效,容易形成「國進民退」的情勢,這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罩門。
這也牽扯到中國的深層體制改革及政治改革:消極層面也就是肅貪,或者是釐清政治在資源分配上應有的分際;積極層面則是需要建制更透明、更受體制監督的資源分配機制。
總之,2013年全球經濟展望,歐、美、日只能企望平穩,但中國的起落則具有關鍵影響,其有利條件是各項調整都具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一致性,但最大的挑戰就是「國如何退?民如何進?」 這也是中國後續政改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