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面臨的困局與變局

2013-01-25 10:34:1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大陸權力交接,分黨政兩步走。目前處於執政黨層面權力轉移完成,政府和國家機關權力交接尚未進行的階段。值此中國政治上乍暖還寒之時,中國外交面臨許久未見的困局,而如何走出這種困局,決定中國外交未來影響深遠的變局。 
 
由中共18大開啟的權力大轉移,本來對中國整體發展和外交,都是大利好因素。這是因為,由薄熙來事件揭破的中共權力黑幕和腐敗亂局之後,中國人心思變,把希望寄託在新的領導層之上。而外部世界也認為,中國新領導層有別於前朝的胡溫甚至再前朝的江朱,能引領中國走進一個正常發展的階段。 
 
然而這種內外上下的政治蜜月期,不足三個月即行結束,於內部而言,中國再入左右混戰、改革遲滯的階段,更嚴重的是,中國對外關係處於罕見的困難局面,這種外交困局比內部僵局,對中國的發展和轉變,影響更為嚴重,因為內部的事可以延,外部的事無法拖。 
 
中國外交困局,主要表現於東北亞和東南亞兩頭,最嚴重的當然是由釣魚島爭端,引出的中日關係持續緊張,甚至不排除出現局部戰爭。另一方面,表現為中美關係的緊繃,以及暫時看不到化解的苗頭。與之相比,東南亞方面與菲律賓、越南等國,由南海之爭同樣引發外交關係的緊張,也同樣不能避免出現局部的軍事衝突。 
 
與之同時,中國的西南面,有印度躍躍欲試的挑戰,在西北面看似平穩,但表面上的同盟者俄羅斯,正不斷擴張其在中亞地區的勢力。至於遠一點的歐洲,也因其自身的經濟變局,與中國的關係正在調整和變化之中。 
 
在這種情勢下,中國的外交智囊對中國所處的國際戰略新環境,提出應對建言之策。有關的研究報告認定,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有戰略防範和經濟競爭,形成了政治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而美國和日本更直接在經濟摩擦之外,挑起領土領海糾紛,為中國發展罩上軍事壓力。 
 
相關的報告認定,這是「國際體係加速演變和深度調整」帶出的變化,一方面是全球博弈的強化,一方面是地緣戰略較量的展開。但提出的應對之策,仍強調「和平與發展」是主題,中國仍然是「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綜觀專家智囊們的對應之策,如何提升中國的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競爭能力,化解可能出現的危局,建言不多,倒是防範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防止外來勢力支持的顛覆國家、減緩全球民主潮流對中國的影響,成為主要內容。 
 
在專家智囊們的認知和建言之外,中國對外政策調整和國際戰略制定,似乎仍懸而未決。人們試圖猜測習近平、李克強等新領導人的對外政治看法及其戰略思想。目前中國內部一種主流看法,是習近平、李克強仍將沿襲鄧、江、胡代代相傳的基本對外戰略框架,即所謂堅持戰略機遇期的和平發展,為中國經濟創造和平的外部環境,同時意識形態上堅持中國的傳統,與西方國家和而不同、鬥而不破。 
 
在固守傳統之外,目前對習近平和李克強主導中國國際戰略調整,主流意見又相信,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及綜合實力的強化,習李在外交層面上會表現得更自信和更強硬,同時由於中國和中共自身問題,如深度腐敗的政治和艱難轉型的經濟,習李更可能適度利用外部威脅,來提升其內部威信,藉以鞏固權力。 
 
由之可以得出基本判斷,是中國走出目前的外交困局,將相當的艱苦,這不僅因為中國外交智囊們,對歐巴馬連任後的國際戰略和中美關係有誤判,對安倍重新執政後的政治軍事意圖有誤讀,還因為中國的外交戰略,未能走出於中國自身改革和發展的迷霧。 
 
中國外交仍以「四維」為核心,即對外維和平,對內維穩定,加上兩個「維權」,即維護國家主權和維護經濟權益。在此基礎上,如能對國際戰略規則、戰略通道安全、地區安全形勢、科技進步等有更新的認識,對國際大勢的諸多不確定性有更多把握,會有利中國走出外交困局,迎來新的變局。
 
关键词:外交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