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策畫:戰略合縱,外交連橫

2013-01-28 11:03:3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在上任數天以內,便展開大動作,首先致電俄國總統普亭示意,跟著派特使赴韓,向新任女總統朴槿惠示好。他本人立即出訪越南、泰國、印尼;又派外相訪問菲律賓、汶萊、澳洲、新加坡;與此同時,副首相又出訪緬甸,預定2月,安倍會訪問美國,是與總統歐巴馬作總結會談。
 
大動作的背後是大任務,甚至大陰謀,一洗過去日本經濟、外交、政治、戰略上的頹勢,以戰略方式,推展外交政策,推出圍堵中國,靠向美國的大計畫,是一注押上,一押翻身?抑或一身是蟻,一次輸光?
 
日本的文化,源自中國,思考上亦有相當的中國模式。今天的亞洲,各國爭雄,有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今天的日本,亦有野心變成秦國,想一統天下,於是借用了六國的合縱,秦國的連橫,究竟在今天的形勢之下,中國較似秦國,抑或日本只有秦國的影子?
 
孫子的兵法,是遠交近攻,全盤策畫,日本的全盤策略,是相當周詳的,有宏觀,亦有微觀;有大範圍,亦有小重點。宏觀與大範圍,是以日本作為重心,向東延向夏威夷,向西伸向印度,向南走向澳洲,形成一個四角型的大網,包住中國,美、印、澳三國,都對中國有所防範。這個網,亦是美國的假設,希望中國走不出這個大範圍。
 
東盟諸國,是美國的防線,亦是日本的南疆,在上世紀的80、90年代,甚至是日本的經濟領域,日資差不多控制了東盟諸國,較早以前,日本已利用借貸優惠,拉攏緬甸。東盟中有的國家,曾經是中國的宿敵,中國曾經支援馬共、泰共,進行顛覆活動,有的國家,亦與中國反目,60年代的印尼與越南,曾經是中國的盟友,但到了70年代,竟然是反中國的先鋒,如是日本便充分利用這種形勢。唯一的例外是柬埔寨與寮國兩國社會主義國家,上次在後者舉行的東盟會議,中國便得到偏幫。
 
東亞諸國,是美國的核心,日美安保條約,包括了韓國,亦間接包括了台灣,因為美台之間,有差不多聯防的協議,因此就釣魚台問題,台灣與大陸,若即若離,反而單獨與日本進行漁權的談判。不過,日韓的關係,因為韓國強行登陸獨島,亦表現得若即若離,至於俄國,普亭絕不會放棄北方四島。因此日本與俄、韓、台之間,表面上是友好,日韓與日台之間,甚至正結盟,但心底裡仍有一根刺。
 
很明顯地,日本在東亞的合縱,很難湊成,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日本在東盟的連橫,亦很難完成,這又是一水之隔的阻礙。至於雄心勃勃的包圍大網,更是一望無際的幻覺,更難促成。安倍這次的大計畫,最終可能變成大混帳,甚至大丟臉。
 
歸根到底,可能是安倍仍存在著大日本的幻覺,經歷了23年的衰退,日本已難於大翻身。大翻身的反而是中國,經過了33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脫胎換骨,政治上,中國已走出日本的包圍大網,經濟上已走向東盟十國,變成東盟的主要市場,軍事上已走入東亞,俄、韓、台已不會挑戰中國,美國亦需要與中國合作,美國雖然口口聲聲說與日本聯合防守釣魚島,但當中日擦槍走火時,美國的軍艦,又會不會祇是擦身而過呢?
 
关键词:安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