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處理釣魚台亟需戰略分工
2013-02-06 10:55:1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海兩岸處理釣魚台亟需戰略分工,這是指釣魚台的主權同屬「一個中國」,但又受制於兩岸分裂分治的政治現實,而且台灣當局又深受美國和日本制約,讓兩岸聯手捍衛釣魚台成為不可能,是以在戰略上亟需默契和分工。兩岸究竟如何建立默契和分工,非僅考驗北京更考驗著台北當局。
自去年9月釣魚台風雲驟起,北京即不時訴求兩岸聯手捍衛釣魚台主權。若論中華民族大義,台北自當歡迎,並思有以正面回應,但北京的訴求卻遭台北一再公開拒絕;就政治現實言,這是北京給馬英九出難題。此一難題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島內主張台獨且屬親日一派的掣肘;一是美國的態度,並在幕後干預。
馬英九指斥日本竊佔釣魚台,強調「主權一步不讓」,以及強力護漁的同時,另發表東海和平倡議,希望兩岸和日本以雙邊三組對談的方式擱置爭議,從而共享資源。就策略言,既見高調,但也有柔性訴求,此舉非僅爭取台日漁權談判的高度,也在預防邊緣化;若就後續效應觀察,連對岸都是冷處理。可謂戰略既未分工,默契亦顯不足。
重新審視最近保釣船以媽祖分身前進釣魚台的現場情況以及後續出現的訊息,日本事前其實已獲知情況,得以從容布置攔截。據報導,事後台北駐美人員曾向美方傳達「全家福號」保釣船係合法申請前往釣魚台,「為了防止意外發生,致使情況不可收拾,台灣才派出四艘海巡艦艇隨行保護,而且日方在事前也知道」。
對此,北京方面由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楊毅出面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維護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土主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歷史會檢驗所有人的言行。如果數典忘祖,背棄民族大義,最終必將遭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唾棄。」對岸何以會撂下重話批判,當然意有所指。
就保釣運動言,「媽祖前進釣魚台」看似可能調動台灣人民對於釣魚台主權爭議的關注;但台北方面讓日本有機會期前掌握動態,頓時讓「媽祖前進釣魚台」成為一齣傀儡戲,背後似另有牽線人導演。由於相關報導未見否認,不能不讓人質疑,箇中別有內幕。
再就兩岸互動言,台灣「全家福號」保釣船遭日本船艦噴水柱之際,大陸公務船原有意趨近掠陣,海巡署船艦卻廣播:「這是中華民國海域,請你們離開!」此一表述與其說是「一中各表」,但更像是台北方面向美、日表明,兩岸並未聯手,且切割得很清楚。
檢視馬英九處理釣魚台前前後後的表述和作為,在策略上已顯現諸多矛盾,或謂這是台灣處在中美之間的困境。所以會出現困境,就在馬英九如何看待「一個中國」的根本原則,以釣魚台作為思考原點,釣魚台無論如何都屬中華民族所有,行政區畫屬於台灣。換言之,姑不論兩岸是否聯手,但兩岸都不能同意日本竊佔釣魚台。
是以兩岸之於釣魚台必要有戰略高度和分工,中南海首先應公開確認釣魚台屬台灣行政區劃,讓馬英九對內能有所交代;台灣也不必迴避或隔離兩岸巡弋機船在釣魚台海域同時出現。再者,保釣船出海台灣不論用什麼方式讓日本甚至美國得以預知,對岸自更有充分條件預知,以為策應。
如果兩岸之於「一中各表」具有默契,同理處理釣魚台也應具備默契。馬英九既敢於合法化保釣船出海,並派出船艦護航(不論用什麼名目),就應敢於讓對岸機船預知並協同掠陣。這就是最基本的戰略分工和默契。釣魚台的戰略分工和默契見效,當然也可適用於南海主權爭議,就台灣在南海的處境言,且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