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戰略模糊與民主同盟

2013-02-08 08:40:1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駐美代表金溥聰以「戰略模糊」來形容當前兩岸關係,並明確指出,「戰略模糊」並非指美中台三邊關係。依金溥聰的表述,當前的兩岸關係以「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處理。「一中各表」就是「戰略模糊」,而美中台三邊要維持平衡穩定的關係。
 
正在日本訪問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日本則別有提法,建議美、日、韓、台四邊合組「民主同盟」,報導說,蘇貞昌重申,美國、日本、韓國及台灣具有民主、自由、人權的共同價值,美、日、韓、台應建立「民主同盟」外,這樣的價值可以防止其他不同勢力介入,引起這個區域的緊張。所指「不同勢力」,與其說是北韓不如說直指中國大陸。
 
不論「戰略模糊」或「民主同盟」,不論發聲者在朝或在野,都是台灣方面對應大陸的策略表述,而且都隱藏著未能明確指涉的政治思維。才有「模糊」和「不同勢力」曖昧字眼。
 
蘇貞昌提「民主同盟」,與其說是為台灣推動政黨外交,不若說這是蘇貞昌藉此吸引日本政客注意,從而出口轉內銷,以期挽救島內日見偏低的聲望。甚至可說,這是呼應日本首相安倍推動對中國的圍堵。至於釣魚台,蘇貞昌訪日至今反未有任何表示。再就東亞政治現實言,蘇貞昌口中的「民主同盟」,只能自拉自唱,好似站在對立面參與圍堵中國,實則在向「台獨」及樂見兩岸長久分裂者輸誠。
 
但這同時也傳達出在蘇貞昌擔任黨主席任內,民進黨不可能對大陸採取開放政策,意即不可能放棄「台獨」路線。而且可以預見,蘇貞昌的民調支持度愈低,愈可能向「台獨」轉向,愈可能走激進路線。這就是政客但求自保既有的地盤(基本盤)或個人權位的宿命。日本自民黨右派人士也樂見台灣方面有民進黨如蘇貞昌者流與之沆瀣一氣。
 
金溥聰代表台灣負責台美關係,主張要維持美中台三邊平衡關係,這是官式語言,所以會拋出「戰略模糊」來解釋兩岸關係最重要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這就值得注意。必要了解,兩岸今天最需要強化的就是政治互信,「戰略模糊」只能是單邊陳述,除非雙方已取得充分的「默契」。
 
「一中各表」之於對岸重點在「一中」,在台灣則以「各表」為重點。這是兩岸在「九二共識」上的分歧,但無妨兩岸和平發展,也無妨兩岸簽署ECFA,甚至讓台灣在國際社會較前更有能見度。但這要形成「一中」的默契於前,才有「各表」的空間於後。分際在那條線上和分寸如何拿捏都要相當清楚。如果金溥聰準確地傳達了馬英九對「九二共識」以及「一中各表」的認知,意即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具有兩面性,否則不可能構成「戰略模糊」的「模糊」。

金溥聰所以會拋出「模糊」論述,或有可能是為了敷衍美國對兩岸愈走愈近的關切,但似乎也在暗示此種表述和民進黨並無多大不同。馬英九公開說「和中、友日、親美」,但釣魚台戳破了馬英九尋求中、美、日、台之間遠近親疏互不對稱的「平衡」。金溥聰進一步以「模糊」取代兩岸「默契」,不是不可能動搖兩岸最基本的政治互信。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