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展望中美關係和台灣
2013-02-14 09:58:4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美兩國新一屆的領導班子未來如何面對雙邊關係走向,特別是中南海的領導班子如何看待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政策走向,或說如何理解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再平衡,並決定回應策略,既無從樂觀,但也不必悲觀。釣魚台也好,南海諸島也好,台灣也好,都可放在此一視角下觀察。
可以確認美國已視中國為最大的挑戰者也是競爭者,但不可否認美國也高度依賴中美經貿關係,並在國際議題上例如朝鮮半島的核危機還得爭取中國的支持。是以新春展望中美關係,是要能掌握美國重返亞太的策略和動向,理解中美既有共同利益,但更有戰略衝突。整個大格局就在美國如何維繫其獨霸地位,中國則要化解和平崛起的障礙和疑慮,應對周邊環境的挑戰。
有跡象顯示,習李體制有可能採取「外圓而有方」、「內方但有圓」的策略,即外交接觸面會更柔軟,但絕不吝於展現堅強的實力;對內力求維穩,但會適時的放手,鬆緊之間,讓不滿的民族情緒有宣洩的管道;歐巴馬的戰略再平衡,會受連任的鼓舞而更堅定;但受制於國債過重,未必能有大手筆揮霍,但絕對會更借重合縱連橫的外交布局重返亞太,只要能激出熱點和爭議,就有機會開拓美國市場並大肆兜售軍備,展現霸權地位。
展開第二任期的歐巴馬總統新團隊雖多見新的面孔,國務卿柯瑞和國防部長提名人海格都是,但歐巴馬已歷練四年,較諸四年前初上任,應更能得心應手,畢竟歐巴馬才是首腦。只是歐巴馬的個人意志能否貫徹還要有憑藉和實力,這就涉及歐巴馬如何才可能調動美國現有的資源,且要能同時滿足內政和外交國防兩個面向的需求。以美國今天的經濟景況,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相對的,以低成本製造外部冒險,即短打觸擊的機率相信會因此偏高。
習近平既是新手,也是老手。這是中共集體領導制使然,在扶正之前必有長時間的副手歷練。但也因此得更尊重集體意志,特別在接任初期,很難在對外的大政方針上展現個人作風。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對外姿態,已由「韜光養晦」轉向「中國崛起」,在各方面對美國的整體霸權都是挑戰。而習近平正處於此一轉型和過渡的階段上,如何和平地讓「中國崛起」,且能兼顧基於主權論述的核心利益,都會是艱難的挑戰。
歐巴馬如何看待中國,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如何看待美國,當然會因出身背景的差異而有不同思考模式;此外,中美政治及社會體制的差異,不論在接觸或對話的過程中,很難達致互信和共識,特別是民主體制和社會主義體制的衝撞,衍化出諸多人權和資訊透明度的爭議,政治價值觀衍生的各種矛盾更是無所不在。
雖然美國一再表明歡迎中國的和平崛起,但此一表述主要建立在美方的價值觀和經貿需求上,期待中國在各個不同領域或國際社會配合美國承擔更多責任。但相應於中國崛起,美國在戰略部署上,也絕不樂見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以及軍力的增長,以及隨之不斷增強的影響力,認定這會是對美國霸權的威脅。所謂對中國的圍堵,其實是通過中國周邊,炒熱既存難解的問題。要求南海諸島爭議國際化,旨在尋求介入的著力點。至論真正解決問題,美國實無興趣。兩岸議題亦然,馬英九標榜「不統不獨不武」,其實最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在避開中美直接衝突的情況下,美方設定的戰略利益是著重凸顯局部地區的矛盾,是以釣魚台主權爭議美國不介入,可以升溫,但不能失控,且樂見中日形成長期對抗,不勞美國出手,即可形成對中國崛起的遏制和圍堵,以此類推雖不中亦不遠。
新春展望中美關係以及台灣的未來,不論北京或台北因無迫切的危機,應可過上一個好年節。至論短期之內,中美之間的衝突雖不致擴大,但摩擦不會減少,爭議則會不斷,矛盾叢結難解自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