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權力關進去 把新聞自由放出來
2013-02-15 10:09:1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蛇年新春來臨,民眾自然盼望新年新氣象。新年中的最大寒暄詞,就是恭喜發財,對中國廣大民眾來說,期待經濟發展、股市上升、闔家團圓,當然是頭等願望。但是,全球經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尤其是日本向美國看齊,搞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弱化日圓幣值,驅動出口,由此自然帶來通貨膨脹的上升,其對亞洲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會逐漸呈現。在經濟高速發展受阻的情況下,民眾在新年的盼望,必然是要求政治上的除舊布新,除去陳舊腐敗的官場貪瀆,讓政治清明起來,並使分配制度變得更加完善,為下一波的經濟騰飛做好準備。
必須承認,在習近平新體制登台後,反腐已經成為新領導層的共識。總書記習近平多次高調談話,強調反腐倡廉,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低調布局,新年過後,有沒有「老虎」、「蒼蠅」被一齊打掉,是大陸民眾乃至全世界都期待看到的「新氣象」。有人批評說,新體制反貪,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根本不下雨;還有人批評說,反貪的成敗關鍵,在於敢不敢動「紅色家族」,或者說「中央家族」,而美國媒體之前一連串的「爆料」,已經給習李體制提供了很好的線索。更有「陰謀論者」認為,這波所謂的反腐,還是權力鬥爭的手段,「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把舊貪官打掉,新的官吏如何上位,如何獲取利益?
這些疑問,不是沒有道理,但仍屬懷疑論範圍,對中共信心不足。其實,十八大後,中共黨內的貪官們,甚至沒有犯法貪瀆但卻攝取了大量既得利益(尤其體現在分房上)的在朝乃至退休的官員們,都已經「聞風而動」,紛紛拋售豪宅,轉移資金,以至於龐大數量的熱錢流入國外。這就表明,外部社會對大幅度反貪將信將疑,但黨內的貪官,則已經驚慌失措,思考後路了。這種「連鎖效應」,也讓王岐山等高層有所警惕,擔心資金逃亡潮引發官員逃亡潮,一下子動搖根基,無法收拾。
這些疑問,不是沒有道理,但仍屬懷疑論範圍,對中共信心不足。其實,十八大後,中共黨內的貪官們,甚至沒有犯法貪瀆但卻攝取了大量既得利益(尤其體現在分房上)的在朝乃至退休的官員們,都已經「聞風而動」,紛紛拋售豪宅,轉移資金,以至於龐大數量的熱錢流入國外。這就表明,外部社會對大幅度反貪將信將疑,但黨內的貪官,則已經驚慌失措,思考後路了。這種「連鎖效應」,也讓王岐山等高層有所警惕,擔心資金逃亡潮引發官員逃亡潮,一下子動搖根基,無法收拾。
其實,中共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告訴世人,反腐敗不能靠運動,更不能「選擇性」辦案,那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治根。反腐必須建立機制,必須有制度措施,才能防止腐敗叢生。習近平在這方面看到了問題的癥結,因此提出「要把滋生腐敗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也就是說制度可以對權力進行制約、監督,而不是讓權力凌駕在制度之上,為所欲為,以至於「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這顯然是一個正確的藥方。問題是,人們還是會問:政治局常委的權力,是否也應該「關進籠子」?政治局委員的權力,如何來「關」?而越來越多的退休核心的無形權力,又如何「關進籠子」?這些問題沒有答案的話,「把權力關進籠子」還是一句空話,腐敗還會在「籠子」外逍遙自在。
我們要指出的是,反腐敗的機制,制約權力的機制,是多方面的。除了把「權力關進籠子裡」之外,還要把某些東西「放出權力的籠子」之外,比如新聞自由。農曆新年前發生的南方周末風波就顯示,當新聞自由被關在「權力的籠子裡」,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的功效就蕩然無存,這就是小貪可以變成大貪,官員可以「帶病提升」的另一個原因所在。
由此可見,在新年來臨的時候,期待習李新班子,能夠建立完善依法治國,落實憲政民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把囚禁的新聞自由釋放出來,一關一放,一定氣象更新,國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