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中國經濟潛藏的危機
2013-02-17 11:36:5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按中國舊曆,龍年去蛇年來,蛇是小龍,所以今年是小龍之年,仍是好年份。踏入蛇年,中國經濟界也是主流唱好,認定今年中國經濟將是看好,而中共官方部委,也力證今年經濟將看穩。然而不僅經濟界有非主流派,發出防風險的聲音,中共領導層的內部講話,也是在提醒人們中國經濟存在危機。
在對外唱好中國經濟前景之外,中共主要領導層方面的內部講話,都在提醒要防範風險,警惕危機,特別是新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更直接提醒中共黨內各方要注意,防止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在目前籌備中的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溫家寶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將要在釋風險、防危機方面,有專門的論述。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一直跌宕起伏,近10年雖然保持著高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全面提升,但各種的風險反而在加大,危機不斷以不同形式帶來威脅。以當前論,雖然中國經濟已從谷底反彈,甚至可能步上較快發展的軌道,但風險又在醞積,危機威脅也在加大。現在經濟界普遍共識的,是潛存著3方面有較大影響的危機,即產能過剩的危機、通貨膨脹的危機、中國式的債務危機。
過去半世紀,中共主政下的中國經濟,分成兩大段,前段是短缺經濟,後段是過剩經濟。而在過剩經濟的階段中,有經濟發展大治理、大膨脹的反反覆覆,產能過剩的問題,從來就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比如目前相當嚴重的產能過剩中,10大產能過剩產業,正是過去4、5年間,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等全力振興的10大產業。
目前中國官方都同意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問題,將可能引發系統性危機,但這個危機還不算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利益格局限制下,也還沒有找到有效的化解方法,也就是說,危機尚存。跟產能過剩的危機一樣,通貨膨脹的問題一直在糾纏中國經濟。而在今年的經濟展望中,大多數觀點都認為中國今年消費物價指數會回升,部份經濟學者則發出了通膨的預警。
說中國今年面臨著通貨膨脹危機,有3個值得解釋的觀點,首先是統計水份論,目前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物價指數,被認為不是有大水份,就是有大扭曲,因為那物價指數與民眾日常生活的感受,差異太大;2是今年中國經濟回升,物價通常伴隨經濟回升而上調,問題只在其是否可控;3是由於國際貨幣的變局,中國面臨較強的輸入性通膨。
歷史經驗證明,每當中國官方輕忽通膨壓力之際,就正是通膨威脅到來之時。至於中國式的債務危機,中共官方一直強烈否認,稱中國政府債務率大體處於安全範圍之內。按照國家審計署的數據,2011年中國的中央政府債務率僅為25.8%,所以中國債務水平在國際慣例臨界點下,在人均GDP安全邊際內。但是,中國的債務數據有大片灰色地帶,特別是地方政府的債務,根本無法估計其規模,只能以黑洞相稱。
目前,中國類似蘇州、深圳這樣的先發和富裕城市,都出債務和因債務帶來的經濟問題,目前更迫近償債高峰期,債務危機極可能成為一捅就破的墻紙。
但是,對中國經濟可能有致命打擊的,還是金融危機。目前中國金融領域存在多方面風險,其中金融當局和經濟學界有共識的風險,是熱錢大進大出,官方語言是「跨境資本雙向流動的衝擊」。這是因為,歐洲和美國貨幣寬鬆,引發全球流動性氾濫,熱錢流竄的頻率和數量都將大增,而熱錢出現大進大出的動作,可能帶出中國金融和經濟的波動。
在金融領域,還有另一重危機引起擔心,即面對外部市場變動,貨幣政策鬆緊失措。由於發達國家都採用貨幣寬鬆政策,唯有中國的貨幣政策仍在緊縮中。在全球性貨幣氾濫洪水出現時,有可能刺激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直接衝擊中國製造業,也迫使中國貨幣政策放水。但貨幣一鬆,通脹威脅加重,資產泡沫吹大,這將令主政者左右為難。當然,中國的危機處理,也當從金融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