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美國行釋放對華強硬資訊
2013-02-27 10:59:4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安倍晉三第二次上台擔任首相,也面臨第一次上台時的同樣情況,那就是日中關係處於很大的危機之中。在第一次上台時,安倍打破自民黨外交的慣例,毅然對北京進行了「破冰之旅」,一舉打開了前任首相小泉純一郎與中國僵持的關係,迎來了日中關係的小陽春。但是,此番上台,安倍一改以往的對華政策,以最強硬的姿態對付北京,在釣魚島爭端上毫不讓步,並在走訪東南亞鄰國之後,高調到美國進行正式訪問,企圖向全世界展現日美同盟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安倍在美國所做的演講,標題就是「日本回來了」。很清楚,這個演講主旨,就是要與歐巴馬總統「美國重回亞太」的戰略訴求契合,告訴美國和世界,日本是美國重回亞太的最重要戰略夥伴,日美安保條約也是美國亞太戰略的最重要基石,說的更直接一些,日本就是美國在亞太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其實,安倍在演講中提及釣魚島爭端的原因時,把它直接視為是中共一黨獨裁的需要,因為北京在面臨重大內部危機時,就會祭出民族主義的大旗,挑起與鄰國的爭端,以將矛盾外移。這或許是他在走訪東南亞國家時,與越南等國形成的共識。其實,誰都知道,不管中共體制如何,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是不容質疑的事實,因為馬英九再三強調釣魚島屬於中華民國,就是對安倍定論的最好駁斥,因為台灣實行的就是民主制度。安倍之所以顛倒黑白,乃是要強調「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是亞太最不穩定的因素,日美必須攜手聯合亞太各國,圍堵中國,並讓日本在亞太地緣政治中,扮演美國第一合作者的角色。而為了達成這一點,安倍強調要讓「日美關係」超越民主黨執政時的疏離,恢復到當年自民黨執政美日一體的時代。
從安倍的演講中,我們可以抓住三條主線。第一,安倍不會在釣魚島爭端上對中國作出表面上的讓步,因為這個強硬政策,正是目前安倍內閣得到高支持率的一個原因所在。換句話說,安倍也在做著他批評北京的同樣事情,就是煽動日本的民族主義,來提升日本的士氣,並達成他的修憲目標。當然,這並非說,安倍內閣正在處心積慮做戰爭的準備,要打響釣魚島軍事衝突的第一槍。說穿了。沒有美國的首肯,他絕對不敢打出第一槍。第二,安倍所說的「日本回來了」,一方面是強化日美關係,同時,他也一改以往在亞太「日本獨走」的傳統,而是在「提防中國」的藉口下,大幅度進行「經濟與政治南進」,向越南、印尼、菲律賓、緬甸等國家滲透,配合美國組成圍堵中國的島鏈,同時也向這些國家擴展經貿合作,減低在中國市場萎縮造成的危機程度。第三,安倍相當清楚知道,只要日本經濟不振興,所有的強國政策都是空話,因此,不管外部世界怎樣抗議,他將持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日圓的貶值來推動出口的增長,以公共建設的擴張,來提高就業率。
海內外媒體都在說,美國對安倍很頭疼,其實不然。只要安倍在軍事上仍然依賴美國的核保護傘,並全力配合華盛頓的「亞洲再平衡」戰略,歐巴馬還是會將美日關係置於美中關係之上,因為美國與中國之間,畢竟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問題是,面對安倍正面攻擊中國,北京除了「震驚以外」,還是要考慮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是否要把安倍當作第二個「小泉純一郎」,全面杯葛?二是,是否採取「政經分離」的原則,與日本發展出一種「政冷經熱」的特殊關係?當然,目前要面對的棘手挑戰是,是否要升高在釣魚島與日本軍事對峙的緊張度,逼迫美國出面調停?
毫無疑問,隨著安倍政權的穩固,中日關係將進入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