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英九拒絕兩岸聯手保釣
2013-02-28 12:09:2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日前再次重申不會和對岸聯手保釣,馬英九的理據是:北京不承認1952年的中日和約;北京未正面回應東海和平倡議;以及北京不希望台日漁權談判觸及釣魚台主權。
馬英九原是保釣健將,有「不惜一戰」的豪語。總統連任以來宣稱「主權一步不讓」,指控日本根本就是竊占釣魚台。何以馬英九卻一再表示不會就釣魚台和大陸合作。相對的,北京方面似甚期待馬英九能在釣魚台的主權爭議上,選擇兩岸聯手保釣。
就現實面觀察,馬英九所以拒絕和北京合作,主要著眼點,不僅在向美日表態,而是看不到兩岸聯手保釣的現實利益,甚且有可能因為兩岸聯手保釣為其執政帶來政治風險。馬英九已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人物。在個人認同和政治現實間,馬英九的選擇很清楚,即降低政治風險重於其他,馬英九基於中華民族的民族大義,不論有再多的掙扎、痛苦,但更多的是妥協。
馬英九的妥協既來自台灣內部藍綠對立和掣肘,綠營人士不論是否親日,但絕不樂見馬英九為釣魚台得罪美國和日本。同時馬英九也深知美國在台灣的利益觸碰不得,這不僅是軍售問題,而是台灣朝野的認知,認定台灣的安全有賴美國提供保障,更無論美國在台灣的利益網絡無所不在。馬個人的政治利益即深陷其中。
相對北京言,釣魚台則是創造兩岸聯手的機遇,非僅可以就此創造兩岸軍事和安全上的聯結,也有利於構建兩岸民族感情和認同。若能通過保釣運動譜寫共同的歷史記憶,無論如何都有利於推動兩岸統一。是以北京所以會持續巡航釣魚台海域和空域,甚至釋出「不惜一戰」的決心和意志,又非僅關涉核心利益,關涉主權不可退讓而已。
或謂馬英九舉出兩岸為釣魚台不能合作的三個理由太牽強,的確,馬英九講得太勉強。單舉春節大年初一大陸依然派出公務船到釣魚台海域巡航,這種不間斷的巡航就是主權和管理權的持續宣示。若馬英九還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在象徵意義上,也是代台灣伸張主權。
更何況1952年的中日和約係由日本片面宣布失效,這是中國代表權的轉移,也是國共內戰的後續延伸,包括今天兩岸隔海對峙皆由此而來。如果馬英九真要追訴,還可以指控1972年中美之間的「上海公報」置中華民國如無物。
東海和平倡議遭冷落或低調處理,馬英九歸罪北京看似有理,但以主權和管理權的歸屬論,所以會有保釣運動,責在美國和日本,利益也在美日兩國,若美日表態支持台灣,所有爭執和關節立即可以打通,這才是正確處理訴求對象的關鍵。姑不論釣魚台有無談判空間,但兩岸之間,誰能參與釣魚台主權爭議談判呢?依馬英九的政治現實觀推敲,答案可謂不問自明。
同理,台日漁權談判北京不希望台灣方面觸及主權問題,相信這是表述問題,也意涵了代表權之爭。況且兩岸「九二共識」和台灣當局宣稱「一中各表」,不就是擱置政治分歧和爭議的一個基本表述嗎?在一個中國的認知下,兩岸都有責任也有權利表述主權在我,又非僅釣魚台而已。
中日會因釣魚台引爆衝突嗎?只能說各種不同形態的衝突正持續上演,雙方都處在刀鋒邊緣。但是可以確認,釣魚台的整體情勢已經出現轉變,一是主客易勢,北京的海空定期巡邏和喊話,已徹底超越台灣和香港民間保釣聲勢,當然絕不容日本有任何排除性的干擾或驅離動作。
在此關鍵點上,北京選擇持續加壓的戰略,不僅是釣魚台,還有南海諸島,甚至包括對應台獨,又如何可能為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而倒退回去,反而是馬英九處在內外矛盾的多層夾縫中。台灣駐美代表處要求美國中立(美國是始作俑者, 何嘗中立,甚至是禍源),並兼用釣魚台的地名,迄今未獲正面回應,其餘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