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召開 習李新政起步

2013-03-01 10:54:5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會議,分別於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開幕。這既是中國一年一度的特殊政治期的開始,又因時值五年一度大換屆,是中共執政團隊「新政」的起步。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共領導層開始規律性地五年一換屆、十年一換代。而每逢換屆與換代重疊之際,就必有「新政」現身。上世紀90年代有江澤民朱鎔基的「江朱新政」,十年前此時有胡錦濤溫家寶的「胡溫新政」,現在即將現身的是習近平李克強的「習李新政」。 
 
去年11月,中共18大召開,習近平坐正中共中央總書記,李克強以備任總理姿態就任排位第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當時就傳出「習李新政」之說,不久前北京官媒,還有總結習李「百日新政」的說法。那當然是太過幼稚和衝動,因為大換屆只走在半路,老的還沒有完全起身,新的位子還沒有坐正,所謂「新政」,尚在襁褓之中,政治表現,只是小試牛刀。 
 
中共換屆換代疊合下,真正的「新政」是在兩會召開起步。這是因為,中共雖然有以黨代政習慣,但由中共18大到今次人大政協兩會, 只是人事新老交替的磨合期,權力新舊交替的試轉期,舊人舊事還沒有退出舞台,新人新權還在試探。只有到人大會議上經過選舉和決定程序,習近平坐正國家主席和國家中央軍委主席之職,李克強坐上國務院總理之位,他們的施政,才叫名正言順。也在這時,胡溫一代全退,正式進入「元老」之列。即使干政,也就不再名正言順 。
 
更深入點看,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畢竟是憲制意義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所以作為執政黨的中共,還需要把其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才能轉變成「國家的意志」。這樣一來,「新政」才能有合法身分,也才能走上全面推行之路。 
 
回顧過去,不論是「江朱新政」還是「胡溫新政」,也都有轟轟烈烈的開始,習李有「新政」嗎?又能同樣的轟轟烈烈嗎?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作為人事代際更替的中共18大,開得不是那麼理想,甚至現在的人事班底,被認為是混雜不堪,包含各大特殊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在內,這絕非一個齊心協力、共進共退的權力核心。 
 
與之同時,即使作為權力核心組合的習近平、李克強,中共18大後登台僅百餘日,雖然其言其行,一度令人熱血沸騰,但經歷多重事件,也令一部分人失望。比如習近平的「新南巡」,激起改革熱情,但其「新南巡講話」傳出後,溫度驟降。又如李克強,一度疾呼「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但他主持的今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不得不向利益集團低頭。 
 
這北京兩會召開之際,正是那乍暖還寒之時,所以既不能對「習李新政」,抱持盲目的樂觀,也不能以習李過去百餘日表現,就對「習李新政」全然絕望。 
 
如果客觀看「習李新政」,在前一段時間的親民秀之外,相信其在政治轉捩、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等方面,已有定見。同時在過去百餘日以來,他們也試出與不同背景的權力集團如何交鋒,又如何共處。同時其對中國社會分野清晰的左右陣營,如何撫又如何抑,大致也試出了步履。 
 
也正因此,今次「習李新政」的起步,也就尤為關鍵。要預測其「新政」的是成是敗,是進是退,首先要把握其政治基點。「習李新政」 的政治基點,叫「八個必須」。 
 
中共13大提出基本路線,14大提出基本理論,15大提出基本綱領,16大提出基本經驗,18大提出的是基本要求。這基本要求,就是「八個必須」,即「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可以斷言,這「八個必須」既是「習李新政」的政治基點,又是「新政」的八個方向,未來「新政」的大致輪廓,由之勾勒出來。
 
关键词:北京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