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出訪大陸的時機和影響

2013-03-02 11:59:2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連戰出訪大陸的時機很敏感,也很有歷史感。何以言之,一是中共政權正處於世代轉移和過渡期;一是國際形勢巨變,特別是東北亞正處於多事之秋,日本民粹高漲,北韓核試震盪,美國的戰略再平衡直指中共幾乎已成定勢。北京如何肆應此一變局,就不能只看上述變局或釣魚台,但又都是可以衡量的指標。
 
東北亞變局牽動的整個國際均勢顯而易見,美國的戰略再平衡若以北韓核試為指標,可以看得出,美國已陷入如何執行,而又不致牽動大局的困境。中共雖聲稱將減少援助,並未能讓北韓軟化接受非核政策,以伊朗為例,除了採取全面封鎖,難有更大作為,更無論以色列、巴基斯坦或印度擁核。美國的政策語言至此即毫無著力點。
 
再看釣魚台,美國的戰略再平衡,就是要擋住中共向太平洋發展,但北京海空並進釣魚台的主權宣示,形勢為之丕變,在戰略高度上,打出一個由東海直入太平洋的更大缺口。但美國也深知,不能讓日本利用釣魚台和南海諸島爭議,操弄戰略再平衡,實則為廢除和平憲法和擴軍鋪路。從安倍訪美無法從歐巴馬口中取得對釣魚台的承諾,多少可以了然,美國既要遏制中國,也警覺必要防制日本。
 
從上個世紀中期的韓戰聯想台灣海峽,再加上釣魚台的刺激,在遏制中國的戰略設想上,又讓美國和日本右派執政者具有共同的戰略利益,自然會更積極的要拉住台灣,更警覺絕不能出現兩岸聯手保釣,否則北京通往太平洋的缺口會更大,對美國霸權會是直接的挑戰。
 
處在多事之秋的關口上,連戰出訪,不論北京或台北,豈能讓他空手而去,空手而回。連戰選在此時出訪北京,可以看出既有北京的設想,也有馬英九的心思。即兩岸的未來如何有一個確認和理解,始能因應東亞變局。處在美日同盟和兩岸和平發展的格局下,台灣又何去何從,這絕不是馬英九東亞和平倡議所能解套;而美日持續施壓也絕非馬英九隻手所能抗拒。
 
面對連戰在北京的發言,台灣總統府發言人搶先表態,一是馬英九不預知連戰的發言內容,二是定調為民間層次的交流。但民進黨即有人質疑,那是安排好的雙簧。以吳伯雄去年3月出訪北京講出「一國兩區」的發言風波,或可得到啟發,即馬英九縱有傳話之心,但不願被貼標籤。相對吳伯雄去年為此發了一些牢騷,連戰只通過隨隊發言人要求府方尊重連戰,況且連戰早就講明,不會為馬英九傳話。
 
連戰講了什麼話讓馬英九無法公開承接呢,或謂出在「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16字箴言,但更讓馬英九必要表態在意的,應是兩岸政治接觸和政治談判無可避免的話題。這和馬英九主張「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現行策略似遙相呼應,即該急、該先處理的經濟議題若都處理了,依序政治話題勢必浮現。然而馬英九處在內外壓力之下,必要權宜處置。
 
就美日的共同利益言,要求北韓無核化受挫,根本原因出在找不到著力點,釣魚台亦然。南海諸島相關各方實力遠不如日本,更難著力。只有台灣最能有效施壓,最能著力。自冷戰以來,台灣因釣魚台和北韓再次淪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制高點。而且可以預知美國對台軍售的壓力也會增強,並要求台灣跟進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再平衡,並扮演具體角色。
 
要撕裂中國先從台灣撕裂,要撕裂台灣先從馬英九撕裂。這就是美國戰略再平衡所能下手的著力點,也是成本最低的選項。從馬英九處理釣魚台在態度上的轉折可以看出,兩岸所以無法聯手保釣,當然不是出自馬英九的本意。是以馬英九當然期待北京有善意的理解。
 
對照連戰出訪北京,不論連胡或連習會,這是兩岸迄今位階最高的峰會。從2005年始,國共之爭終見歷史轉折,也始有今日兩岸格局。北京當然要心領神會馬英九和連戰之間的互動,也不可能不理解馬英九的撕裂之痛。連戰出訪北京的作用當然高於傳話,也不屑僅止於傳話。相信連戰本人也深切了解這是在書寫歷史,而且要能掌握歷史的脈動和主流所在。連戰已老,但後續影響猶待發酵。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