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美日釣魚台糾結中的角色

2013-03-07 10:01:2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首相安倍訪美,釣魚台風雲似有降溫的跡象。就表象觀察,歐巴馬在公開場合和正式文件上,對釣魚台不置一詞。北京的媒體認為安倍等同鎩羽而歸;東京的媒體則認為實質重於表象,可謂各取所需。
 
若就現實利益言,美國其實是處理中日釣魚台主權爭執的最大贏家。在立場上,既由安倍主動前來鞏固美日安保條約,大可就此運籌帷幄。在燃起日本期待的同時,又有效地降溫,讓事態不致擴大,可謂多邊取利。再就美國處理兩岸關係論,則已先逼迫馬英九就範,不得搞兩岸聯手,連保釣都得收兵。
 
從安倍訪美的後續報導可以看得很清楚,那就是美日結盟的利益要以美國利益為準,安倍的親美未能換來歐巴馬對釣魚台的公開支持,反倒要日本接受全面開放市場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談判。安倍何嘗不知TPP是一劑「票房毒藥」,但為了尋求美國的支持,無論如何都得面對。
 
日本媒體在安倍訪美後一個禮拜,引述歐巴馬回應安倍有關釣魚台的原話是:「圍繞釣魚島的對立,希望用和平方法解決,良好的日中關係符合美國的利益,日中對立是整個地區性問題,希望與日本合作應對」,「美方高度評價日本冷靜、克制地應對姿態」。
 
從表面上看,歐巴馬對安倍可謂「讚賞」有加,原來安倍處理釣魚台事件是多麼的冷靜和克制,這和安倍之於釣魚台的公開表態,可謂完全不搭調,歐巴馬看似支持,但實質否定了安倍過往的論述。也等於說安倍若能一路冷靜、克制,又那有今天。要求和日本合作,既可收美日聯手遏制日本之效,且又掐住日本必要「合作」,由不得日本一意孤行。
 
這表明,日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固然既深且廣,但矛盾也無處不在。面對中國的崛起,日本的強硬作態和美國的欲迎還拒,雖存在認知落差,但處於共同防堵中國崛起的思維下,日美的戰略利益還是一致的。就像歐巴馬對安倍說:「我歡迎中國崛起,但必須遵守國際規則」。這個規則當然是由美國主導,由不得日本來。
 
在日本言,中國崛起就是具體的威脅,單就經濟規模的較量,就已處於下風。更重要的是,日本關切自身崛起所以遭遇發展瓶頸的根源,就在於無法以正常國家的地位肆應國際變局。日本右派一再要求重新立憲,就是要廢除美國主導的和平憲法,要重新建軍,希冀重建以日本為首的東亞共榮圈。對美國當然也要能說「不」。
 
安倍正是利用日本人民對現實,特別是經濟衰退的普遍不滿,維持民意的支持,但看在美國眼底,又豈能或忘日本的軍國主義有可能因此復活。是以日本對中國愈具敵意,愈想邁向正常國家,美國就愈得從日本降溫,在遏制中國的同時,也得防制日本,更需要維持駐日美軍基地,以收兼顧之效。
 
再以日本傳出的訊息為例,美國早在安倍訪美之前,已有效回應日本的要求,至少遏制了台灣方面派出海巡艦艇在釣魚台海域的活動,台灣方面還對保釣漁船作出禁航三個月的處分。美國會出手的原因係來自防制兩岸聯手保釣,而且明確要求台灣當局「應考慮台灣的戰略利益」。
 
而這也是馬英九重申兩岸不可能聯手保釣的由來。日本官方對馬英九聲明表示肯定,而安倍也交代,要盡早達成台日漁業協定,但還要看後續發展,台灣是否會接受日本的片面安排。台灣能扮演什麼角色,決定權不在台北也不在北京,而在華府。這既是安倍訪美過後陸續釋出的餘波,也可看到台灣在美國眼中的分量,若無兩岸和平發展,台灣就只能唯美是從,連附庸都不值。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