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的強韌動能與投資南進熱潮

2013-03-15 10:29:2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知名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最新公布的「亞洲商業周期指數(ABCIs)」中顯示,儘管全世界經貿仍滿佈不確定性,印度和中國兩大經濟體正逆勢求發展。但東盟依然表現強韌的經濟動能,持續推動東盟整體成長。同時,道瓊社透露,國際投資銀行在亞洲也掀起了「南進政策」,今(2013)年以來在東南亞地區的營收比率,呈現增長態勢。前述兩大體系幾不約而同,對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現階段的經濟金融現象所做的正面評介,不僅深具指標意義,更增長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信心,各經濟體理當掌握情勢,爭取最好的表現。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總部設在巴黎,由30個工業化國家組成,迄已有逾40年歷史。由於組成的經濟體具相當殷實基礎,所以又有「富國俱樂部」的稱號。該組織成立宗旨,原是在工業化基礎上,促進會員間的經濟成長、達成充分就業、提高生活水準、維持金融穩定、排除國際貿易與資金移轉的障礙,並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經濟協助。有甚具規模的調研部門,羅致權威學者專家,分就世界經貿發展現況和趨勢,編製各類專業報告,供各方參酌。精準的程度高,備受倚重與期待,使用機構多作為進一步的行動指針。
 
按照經合組織新的亞洲商業周期指標,東南亞現階段展現強韌經濟動能的基礎,奠立於民間消費和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上。區域內這二大市場主軸,適足以支撐各經濟體國內需求走高,抵銷對海外出口需求疲弱的危機。而且受惠於薪資水準提升與政府提振經濟的政策,內需會持續增長,維持經濟向前。該周期指標並具體列舉例證,如:泰國消費者與企業,帶動了家庭消費與投資、菲律賓用在公共基礎設施與選舉支出,可使前景樂觀、馬來西亞穩固的內部購買力和政府為年中選舉擴增的支出,支持著市場活絡、印尼的經濟因新工廠與設施次第開展而顯現力量。凡此種種,強化了南洋的信心,拉動區域一體化的成長。
 
東盟在決定由一般性論壇,轉型為仿歐盟式單一經濟區時,宗旨之一在於透過合作,強化運作,來和亞洲崛起中的大國印度、中國,分別爭取外來資金流入東南亞,投資於生產事業,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建構有利條件。但近年來亞洲經濟迅速成長、自由貿易體制等發揮功能,造成蓬勃榮景。而歐美經濟衰頹、前途黯淡,使大把資金無法正常利用,競相到亞洲爭取機遇。這般情勢,使東盟一時不必再擔心無可用資金,但問各經濟體能有多少消化能力。尤其是今年以來國際投資銀行錢進亞洲,掀起南進政策,在東南亞的營收所占比率日益攀升,反映當地中產階級興趣、企業已更「穩健而無負債」,發展進入了嶄新階段,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投資銀行的功能多樣,內容隨當地金融業務、商品發展變化而改變。投資掀動南進熱潮,在東南亞營收占比呈現升高現象,正是資金活絡的正面效益,印證了南洋經濟正朝全面發展推進。按投資銀行方面的解讀,泰國的資本家蘇旭明去年成功併購「星獅集團」、馬來西亞的聯邦土地發展局全球創投控股公司,完成了若干大型首次公開發行(IPO)案等。不僅當地大亨級資本人物和具背景的殷實資本機構向本地以外市場拓展,也從投銀取得融資,促成數十億美元的交易,東南亞在經資金融方面的運用與發展,已經出現了非同尋常的苗頭。
 
經合組織的指標和國際投銀掀南進熱潮的資訊幾同時呈現,相信相關人士已能確認東南亞的經濟、金融前景光明。加上亞洲今年第一季經濟氣候指數發表,高於亞洲長期平均值甚多,東南亞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主要動力的地位,隱然形成。各經濟體自茲建立起充分信心,一方面做好培元固本的工作;另方面承擔起支持向前發展的責任。時代賦予特殊機遇,有千頭萬緒的感覺,卻宜腳踏實地,締造一個東南亞為主體的新世界。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