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上兩個10年的轉捩點

2013-03-18 10:23:5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人大會議17日閉幕,5年一度的人事換屆,看似無風無雨收鑼,10年一度的政治換代終於完成。一扇門悄然關上,一扇窗等待打開。中國不僅正式踏入經濟成長的轉換期,也步上政治發展的轉軌期。值此關頭,如何評價過去10年,又如何展望未來10年,成為一個複雜又必須回答的課題。 
 
自鄧小平1997年辭世,「江朱新政」放手推開始,中共走上權力制度化交接軌道。江澤民領政13年,到胡錦濤接手,自然而然地開始5年一換屆,兩屆10年一換代的規律化道路。由今次人大會議習近平接手國家主席和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再次形成「三位一體」的權力核心計起,如無意外,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的搭班,將再度領政兩屆10年,由此現在是兩個10年的轉捩點。 
 
不能迴避的,是如何評價過去10年。今次兩會,出現溫家寶報告後三鞠躬、胡錦濤以毛巾掩面的場面。有人認為,那是他們在溫情告別,感慨遮淚,以之告別政壇。也有人認為,那是他們滿懷愧疚的表現。 
 
此時此際,有溫情、有愧疚都屬正常。中國官方對胡溫10年的評價,實際上草草收場,因為這10年,過得實在可圈可點。民間的評論,有指這是「消失的10年」,是說這10年間,改革出現全面停滯,停滯的不僅是政治體制改革,還有經濟體制改革。改革在這10年,變成分貝極高、掩飾矛盾的政治宣傳,是中國30年改革史中最可議之時。 
 
有人說這是「倒退的10年」,這是說胡溫登台之初,以要重塑「憲政」的政治高度,用「以民為本」的低身段溫情,令中國民眾充滿希望。但正是由胡溫治下提出的社會體制改革,演變成殘忍的「維穩專政」,逼出今天的官民對立,也放肆了猖獗的特殊利益集團,令他們放手割取經濟利益,瘋狂進行政治分贓。 
 
或有人會問,這10年不是中國綜合國力大提升的10年嗎?不可否認,過去10年間,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經濟大國,也成為世界政治強國,中國今天的國際地位,至少是中共領建政以來前所未有的。但這10年的國力提升,實際上吃的是前20年的「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改革紅利」。而吃盡「紅利」後,引領中國步入的是困局。其中一例,是這些年外交戰略性潰散,令中國走上如斯艱澀的地步。 
 
也正因這剛剛過去的10年,令剛剛成陣的中國新領導層,明白今天的中國,已經到了不大改革就要大革命的地步。這也為我們帶來另一個話題,就是未來是怎樣的10年。 
 
但近期中國的左右新老各方都有失望之感。其中左派和老人認定習李要走新路,所以要拋出「邪路」之說來加以束縛,而習李登台之初的表現,令他們有危機感;右派和新人類們,對習李在意識形態上的言論,極為失望,相信改革可能只觸皮毛,難動根本,中國難以步上人們期望的民主、憲政之路。 
 
對更大的人群來說,是對今次北京人大、政協會議失望,因為政治上當局加強管控,甚至禁止提憲政二字;在人事上,雖然大局按中共18大的框架搭班,但在人大、政協的人事,從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這樣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可養尊處優的人大政協常委,出現毫不掩飾的搶奪和分贓;在改革上,機構改革進一步退三步;甚至在民生上,也無切實可行政策。 
 
但在這些看法之外,還有一種聲音,是要對習近平,對「習李新政」抱持厚望。王岐山早前在中紀委的幹部會上,講了一段可圈可點的話 。他說,「有人說我要燒三把火,不對,我要燒3年」。王岐山在中國改革初期,是當時青年經濟學家中的重要角色,歷經了胡趙、江李 、江朱、胡溫四朝,他在「習李新政」中,將扮演重要角色。有人說他的話隱伏殺機,客觀點說,他表露了「習李新政」的決心。 
 
未來10年之初的「習李新政」,一定會出手解決四大問題,即深層腐敗、政制改革、經濟轉型、環境生態。他們現在取「杯酒釋兵權」之策,他們爭取時間和空間,為大改革打底,不足為怪。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