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出訪教廷的辯證作用

2013-03-20 13:58: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總統應邀參加新任教宗就職大典,預定將在梵蒂岡和羅馬停留38小時又30分鐘。可謂旋風式出訪,來去匆匆。在這麼緊湊的出訪行程中,必要有訴求才合理,但台灣官方選擇低調;只是馬英九藉此出訪無論如何都會引發國際觀瞻,平添不少話題和聯想。是以行程雖短,仍可能帶起若干漣漪,以及正反兩面看待的後續影響。
 
如何看待馬英九此次出訪教廷,義大利官方的回應是國家元首級的禮遇通關,對此,台灣的官方說法是:既有教廷的邀請,一切都依國際慣例和國際禮儀。只是難得有一趟歐洲行,何以來去匆匆,且馬英九又何嘗不想多走幾個國家,這就是兩岸政治纏結難解的關鍵。
 
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對馬英九出訪教廷的回應是,教廷若要和北京來往就得和台北斷交,針對性甚強。但究竟是針對教廷還是台灣即值得推敲。台灣在野黨立即質疑馬英九的「外交休兵」,認為對岸依然在打壓台灣。從刺激反應的簡單思維觀察,馬英九的「外交休兵」確實遭遇到考驗。但天下事不盡然可以簡化,甚至簡化到有刺激就有反應的地步。
 
對此,首先要看兩岸最近以來的內外氛圍,以及北京應對的情況。一是流亡美國的人權律師陳光誠要在6月間訪台,馬英九有無角色;一是中日為釣魚台交惡,原本要參加福島二周年追悼會的中方代表因日本刻意安排台灣的角色而退場,更無論馬英九聲明兩岸不會聯手保釣,但北京依然期待台灣領導人能夠在和平發展的軌道上推進,且語言更柔軟。
 
證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大閉幕式上,即馬英九出訪前幾個小時發表講話,呼籲兩岸人民共同維護和平發展的局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強調,兩岸關係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沒有解不開的結,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云云。都沒有非要在短期內實現兩岸政治談判的期待。
 
從習李和外交部發言人的語言來對比,可以感受到,兩岸關係和互動若涉及國際,就會出現矛盾,這就必要運用辯證法來看待。如果僅以刺激反應來理解兩岸關係,單就「漢賊不兩立」一句話,非僅談不上馬英九主張的「外交休兵」,也不會有「一中各表」。雖然北京從未公開就「一中各表」和「外交休兵」接腔,但台灣這幾年的邦交國一個都沒少。
 
按「一中各表」的運作邏輯,馬英九既已決定出席教宗方濟一世的加冕大典,北京即不會參加。所以會針對教廷提出制式語言如建交斷交論,看似「一中」的體現,還不如說「寧左勿右」的措辭有待檢討。且可以反向提問,歐洲各國何以只有教廷仍維持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同樣的道理,當日本禮遇台灣駐日代表和各國大使並排而坐時,這就涉及北京如何區隔「一中各表」的分際。
 
姑不論日本在福島追悼會上的安排是否出於對台灣的補償,或有其他考量。以日本對外形式和規格的計較,豈能不知如何恰如其分地安排兩岸與會代表的座次。況且肢體、語言、文字、時序和空間布置都是有意義的,日本當然是有心人。但北京的退場,針對的是日本而非台灣。
 
日本、美國和歐盟都曾與中方交惡,但從未因此要在兩岸之間做出抉擇,且態勢很清楚。同理,台灣不會因馬英九此行取得外交突破,也不必預設有機會突破。由於北京沒有代表,不會有座次之爭,下榻旅館能否掛國旗也有前例可循。就看馬英九如何「表演」,而且涉及想「表演」給誰看。
 
若要說馬英九可藉此遂行外交出擊,從而為台灣打知名度,擴大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還不如說,馬英九此行應可做足「出口轉內銷」的功夫,多少可以弱化在野黨對馬英九的攻擊,順勢撕掉若干綠營貼在馬英九身上「賣台傾中」的標籤。這就要有辯證思維來理解當前的兩岸關係和互動,沒有北京外交部發言人的針對性發言,馬英九的「表演」即無著力點。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