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水資源管理機制的時機來臨
2013-03-21 11:33:2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開發銀行(ADB)」於14日公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評述亞洲區域和水資源相關的主要問題。對於近年氣候異變對於用水的影響和負面現象,做了深入的分析,並呼籲人口繁多的環境要做好趨吉避凶的措施。這項調研適在一年一度的「國際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 2013)前夕問世,既有配合宣導的作用,也表達誠摯的忠告。正在由開發中國家進入小康社會的亞洲經濟體,應該可了解清潔水資源的重要,分從集水、節水、淨水、廢水處理設施等方面,改善現狀,達到國際要求方目標。
按照亞銀的調研資料,近年人口眾多的亞洲,在取得清潔飲水的比率上,雖有了頗大的進步和改善。但是對於氣候變化造成天災的潛在影響,若對水資源再沒有充分的管控程序和設施,可能在供求之間失去均衡,使用水秩序大亂。也就是說,亞銀的專業人士,要求對經濟條件有了改善的亞洲各國,必須投入更大的力量,提升水資源管理機制水準,做好中、長程的規劃,以應付旱澇頻生的狀況,務必要保障更安全的水資源供應,政府對預防天災的準備還要提升。
從統計資料衡量,沒有潔淨用水供應,所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1980年到2006年之間,因天災斷掉水源而致死的人數逾90%。亞銀認為亞洲區域內,還沒有一個國家在潔淨水資源供應和管理方面,可以達到模範標準。38個發展中國家有低標安全用水,或僅處於改善用水的起步階段,只有11國建立了水資源基礎設施和管理體系。到亞太國家變成了經濟方面的「發電廠」,引領發展勢頭,卻竟然沒有合於「安全用水」標準的國家,這般環境,豈不令人驚悚,又如何能求得經濟的進一步成就。
構成這樣現象的原因,是區域內低度開發中國家無法啟動管理機制,財務不健全使一切設施因陋就簡,得過且過。即使近年外來力量帶動了些許進步,面對百廢待舉,執政者幾無從理出措施的優先順序,以致亞洲河川迄仍有近80%得不到適當管理,雜亂汙染甚不健全,不斷增長的都市人口,形成為多方面的汙染源,散布難以收拾的後果。同時食物和能源需求,莫不對水資源增添更大壓力,除非這些生存競爭的需要得到平衡,用水安全仍將令人困惑 、建設遭抵銷,更會影響區域內居民生活品質。
好在亞銀的資料,也提示亞洲居民獲得清潔飲用水的人數,到2011年已經提高到91%,這是進步的紀錄。雖然飲用水清潔在現代水資源供需體系中,只是單一的小項目,卻也得來不易,且對居民的健康有其一定的正面影響。推動全面水資源管理,做到讓地球村用水不虞匱乏,是何等大事。既要將此項目列為優先施政的工作,又得居民普遍配合,始有奏效的可能。而亞洲居民既已有相當人數爭取到清潔飲用水,對於水資源分級分類層次,大致有了初步觀念。如要強化管理措施,要求居民做適當配合,可以減少困難,為順利推展添了希望。
東盟單一經濟區預定於2015年依憲章正式運作,於今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這個在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居首席地位的組織 ,從開發中國家脫穎而出,成為世所矚目的焦點。無論軟硬體建設,都要有突出的表現,才能確立示範地位,對水資源的經營管理,尤其不能輕忽。否則會如亞銀所說,成為經濟方面的「發電廠」了,連起碼的用水安全都不能保證,怎麼能予人將有進一步發展的印象和信心。
設在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以扶貧創富、提升區域生活水準、改善經濟環境為宗旨。在近年亞洲崛起的過程中,和區域經濟體並肩打拚,做了不少貢獻。在國際水資源日來臨前所提出的相關報告,發人深省,正是東盟加強改善水資源機制一股新的啟動力量,大家莫辜負了亞銀的提示,更莫錯過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