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銖飆 出口增長率恐難達9%

2013-03-28 10:12:1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船運業協會主席培奔表示,最近3周泰銖升值幅度高達4.5%,遠高於其他國家,工業生產方面因此遭受衝擊,尤其是用國內原料生產產品以供出口的商家所受影響最為嚴重。若商家按產品實際價格銷售,售價將高於競爭對手國。
 
培奔表示,目前部分大型工廠已開始降低生產量,擔心在泰銖持續升值中蒙受損失。中小型企業(SME)也在努力調整自身以維持經營,如減少生產時間以節省成本,部分無法維持經營的SME則申請破產。目前出口情況仍低於預期,今年1月份出口累計價值為195億美元,比2012年1月的205億美元減少10億美元。相信今年出口成長幅度將達不到商業部所預估的9%,同時預計泰銖升值情況將持續至今年第2季。
 
副經理兼財政部長吉迪腊表示,財政部與中央銀行需協商出台措施控管流入泰國的短期海外資本,減緩泰銖升值速率,但目前雙方還未在泰銖升值問題中達成共識。
 
泰國商會大學國際貿易研究中心預期今年泰國出口形勢,雖然遭遇泰銖升值問題影響,但是由於世界經濟環境因素,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經濟有好轉跡象,泰國今年出口應該仍然有機會實現4%至8%的增長,全年泰銖匯率水平可介於28至30泰銖兌1美元的水平。
 
泰國商會大學國際貿易研究中心負責人乃安表示,2010至2012年的3年期間針對東盟經濟共同體(AEC)展開貿易投資情況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從2010年起泰國在東盟的優勢未完全發揮,且處於被動形勢。
 
乃安表示,泰國傳統的重要大宗出口產品如橡膠、大米,以及木薯,已經出現出口不利的地位,被越南和緬甸爭奪出口市場。值得安慰的是泰國的汽車及零配件、石化產品、煤炭、蔬菜和水果等產品仍然保持出口優勢。在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中,新加坡以18項產品的出口總值占東盟出口總值的80%,成為東盟國家之間最大的出口國,隨後排位是泰國、馬來西亞。
 
上述3年期間東盟吸引投資情況,在海外直接投資(FDI)方面,新加坡仍居首位,獲得東盟國家的直接投資總額達1,670億美元,其後依次是印尼519億美元、馬來西亞311億美元。泰國獲得東盟國家的直接投資只有274億美元。同時,柬寮緬越四國則對外國投資呈現更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越南和緬甸。
 
泰國雖然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實力,但如果從產品分類來看,個別產品的競爭力仍有待加強,因2012年泰國數項產品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出現萎縮情況,尤其是橡膠出口總值減少5億美元,大米出口降低4.52億美元,機械、電器和電子產品出口縮水4.2億美元,紙類和印刷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紡織品和衣服、木製品等因在生產成本上漲遭遇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都比競爭國家要大,因此,要對上游、中游直至下游行業加強管理調整,而求東山再起。
 
乃安指出,特別是現時泰銖升值超過5%但競爭國家貨幣升值不超過1%的情況下,廠商需要加強調整,讓泰國受影響的出口競爭力有所恢復,因泰銖每升值1%,會導致出口總值減少2.4%,對泰國對東盟出口也形成影響。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