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創巨痛深中的嚴肅考驗
2013-04-02 09:24:5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總統身為台灣領導人,也聲稱要營造個人的歷史地位。但觀察台灣執政當局接連出現貪腐收賄案件,可以明顯看到馬英九已從有為有守,逐步落居只知退守現有「地盤」即黨主席的困境,所以然者,一是性格使然;一是格局不足。馬英九若要檢討用人哲學和用人之道,或可從性格和格局開始。
台灣近日最受關注的是馬英九的親信賴素如收賄事件,此一案件當然不是個案,而是台灣官商勾結和公職人員穿針引線的共犯結構,若非分贓不均,加上全案原就是「騙局」,要不很難揭露。賴素如和林益世的取賄手法幾乎如出一轍,林益世出身地方派系,何以身為律師且係法學博士出身的賴素如會知法犯法?又孰令致之。
馬英九有「創巨痛深」的感受,但下一步呢,又如何保住黨主席的「地盤」?馬英九若真有魄力,在林益世涉案之初,即應全面清查藍營的官商網絡,至少要能找到停損點。林益世、賴素如或李朝卿既已涉案,交由司法處理可也,但是不是有更多的未爆彈,又該如何處理;馬英九在用人之初,可曾想過彼輩的價值觀,可曾了解他們投身政治的想法。
馬英九個人清廉絕無問題,但可曾試問身邊人士何以養廉,如何克制私慾,再進一步問,馬英九個人可以不沾鍋,但又憑什麼要求黨內其他人士克制私欲。那些沒有總統大位之想,也沒有歷史地位可追求的從政同志們,馬英九又從何期待彼輩若聖人為。人要衣裝,佛也要金裝者即在此。
相信馬英九絕未曾視阿堵物為草芥,但堅持要取之有道。水至清則無魚,唯要能構成有機的生物鍵。相信魚水之論的諸葛亮有很清楚的用人哲學,即問之以是非以觀其志,醉之以酒以觀其性,臨之以利以觀其廉。馬英九可曾就台灣的社會風習,了解個人的用人哲學有無缺失,傳統的用人學還管用嗎?
林益世和賴素如皆非無產者,且大有前途,所以未能養廉,或還存在對馬英九的領導風格有疑慮,且視馬英九反貪腐的「天條」若無物(這可能還包括在彼輩認知當中,有更大的貪腐,馬英九明知而未處理者),對藍營能否長期執政無信心,面對外界更大的誘惑即無從把持。這就是大危機。馬英九可曾就生活面關切身邊人士,特別是公職人員如何為「選民」服務的?
或謂馬英九只知小圈圈用人,此論其實是隔靴搔癢,馬英九就是因為缺乏班底,缺乏可以信得過的人,才會出現依草附木之徒,與圈圈大小無直接關連,而是未能建立人才庫。這就是格局太小,無從吸引人才、網羅大才,無法帶出人才匯流的正向發展。馬英九還可以退一步反思,林益世和賴素如在你心目中本來不是很好且值得培養的人才嗎,怎麼被你「養」壞了(賴素如取賄,就算可能另有陷阱,但還是把持不住)。若德不足以感化,行不足以示範,又從何領導群倫?
「創巨痛深」只能形容馬英九個人的直覺和感受,完全無濟於貪腐造成的負面影響。且用人不在小圈圈或大圈圈,而在用人之後的考核有無落實,馬英九也該想想如何找出何以「所用非人」,以及人才防腐工程的辦法。
可以肯定馬英九不會護短,林益世和賴素如的案子才可能辦得下來,台灣的司法始能不分顏色。然而這些只是依法辦事,只能懲前毖後,談不上防患未然。馬英九用了不少人才,這也值得肯定,但何以擋不住小圈圈內出現貪腐案件,可以檢討的空間當然很大。
馬英九若要爭取改革的歷史地位,切不可因林、賴等涉案而遲疑,黨主席當然要連任;當然還是要唯才是用,要德才兼備,但如何用人,如何軌範人才於大用,如何找出、拆除未爆彈,這些都是馬英九未來三年的嚴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