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普路斯銀行危機的啟示

2013-04-04 09:34:5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賽普路斯正在清理長達兩周的金融危機留下的爛攤子。過去數日,塞國各界已開始圍繞誰應對危機負責,及誰提前獲悉危機來臨的消息而相互指責。
 
兩周前因為賽普路斯銀行自出現危機,須關閉12天後重開,全球為之震動,股市全面下跌。賽普路斯雖然格局不大,因為是金融中心,銀行出現危機運作出現混亂,便會殃及他國及歐盟。
 
由於歐洲央行及早將5億歐元的現鈔運抵塞國,應付提款潮,又由於塞國政府實施資金管制,每人限提300歐元,出國限帶1000歐元,及限制支票兌換、轉帳、交收等活動,結果很壞的情況沒有發生,但更壞的後果又會否跟在後頭呢?
 
塞國本來缺乏資源,過去的農產品亦缺乏市場。它的冒起,隨而有條件加入歐元區,是由於經濟的轉型,轉為一個離岸金融中心。塞國本來由英國管治,英國經濟最拿手的是成立多個金融離岸中心,最早的是離岸的海岐兩島,跟著是本島與北愛爾蘭之間的島嶼,到了後來,連離英國極遠的百慕達、開曼島、英屬維京島,亦成為離岸金融中心。這些小島,通常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內,人口亦不超過10萬,較小經濟活動,中心的成立,是想吸引游資,吸引的方法,是低稅率、少干預,如是不少國際上的大公司,亦在這些中心設立支部,甚至成為總部。在1984年,英資怡和公司,由於香港前途不明朗,便把總部遷至百慕達,引起北京的不滿。
 
在小島成立金融中心,可令小島不只變型,還可以翻身,譬如以旅遊為主的開曼島,自從成立為離岸金融中心以後,人均生產值竟然躋身全球十大以內。百慕達雖然是大西洋中的小島,但自中心成立以後, 便在國際上有相當的金融地位。
 
到了最近,連到不算小島,已是小國的巴林,亦於1975年宣布成立離岸金融中心,跟著便是杜拜、冰島,以至賽普路斯。問題是這四個新中心,都有相當的人口,相若的經濟活動,可以把這些中心炒起,變成離岸炒賣中心。譬如冰島的銀行體系,竟然發脹至整個經濟體積的12倍,若然出事,國家是承受不起。金融發脹的同時,是信貸過度、房價過高、經濟過熱,形成一種經濟泡沫,由虛擬經濟砌成的模擬繁榮,是禁不起金融海嘯的衝擊的。
 
第一個爆破的是冰島,第二個是巴林,跟著是剛剛建好,樓高169層的哈利法塔的杜拜,經濟突然由最高點下墜至最低點。最奇怪的是賽普路斯仍然屹立不動搖,居然捱受四五年,到今年初才爆發,為何會如此?
 
是塞國地理位置的重要,一方面是歐亞的門戶,二方面是靠近再次冒起的俄國,變成俄國出口轉內銷的中轉站,最重要的還是俄國的直接投資,這種投資,並非真正投資,而是另類的循環投資,先在塞國成立企業,進行洗錢,然後回流俄國,俄國的存款估計多至60億歐元,因此俄國總理稱之為俄國的失物。
 
失物的主人,自然會用賄賂的方式,收回可多至八成的資金,問題是這次塞國的銀行存戶抽稅,等同搶掠,變成歐元區一個很壞先例,亦有損歐元區的聲譽,資金會逃離歐元區,下一個重災區會是斯洛維尼亞與西班牙。
 
這次塞國的做法,只是止血,並未醫病,當病情再次轉急時,會變成無藥可醫,經濟會立即崩潰,成為首個脫離歐元區的國家,跟著的國家,會是那一個呢?這無疑是循環投資所帶來的骨牌效應。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