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出題目 等待新台辦給答案
2013-04-07 13:02:4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習李團隊接任中國大陸中央黨政領導班子,繼而因王毅調任外交部長,台辦系統亦走馬換將,改由張志軍主持,海協會長也將由陳雲林換成陳德銘。至此,北京涉台系統已然由上至下全部改組;新人新政,值得觀察,亦值得期待。
胡錦濤的中央與王毅的台辦在兩岸關係上操持得不錯,但習李團隊卻不能止於「胡規習隨」,而必須有所超越。倘若目前的兩岸瓶頸不能突破,兩岸關係在幾年內甚至有不進則退而出現大逆轉的可能性。瓶頸即在中共18大胡錦濤政治報告中所言:「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18大的這段話,有四個要素。一、尚未統一:應是指中國尚未統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亦尚未統一於中華民國之下。二、特殊情況:應是指由於尚未統一,因此存在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並立的特殊情況。三、兩岸政治關係:自是指在「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政治關係」。
再說,四、合情合理:現今,台灣官員赴北京,連「馬英九總統」也不能說,連「中華民國」也不能說;2008年,陳雲林見馬英九,支吾半天擠出了一個「您」字,這些是否「合情合理」?再者,去年3月吳胡會,會中雙方認定應當互以「兩岸現行規定」為穩固兩岸關係的準據;而所謂「現行規定」,其實即是指「現行憲法」。也就是說,北京為了不容吳伯雄說「中華民國憲法」,也只好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亦說成了「兩岸現行規定」。這是否「合情合理」?為何不能把黑桃叫做黑桃、把憲法叫做憲法?
其實,18大的這個提問,完全道破了兩岸的瓶頸所在。我們曾經指出,18大的這一段話,最重要的意義是在於將「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視為一個必須接受並面對的政策課題。也就是說,北京已經意識到「統一」可能遙遙無期,因此必須正視「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之探討與經營。
我們提出「大屋頂中國」的概念,雖先於18大提出的題目(其實,此一題目早見於胡錦濤多次政策談話),但「大屋頂中國」這個答案,卻完全滿足了「尚未統一」、「特殊情況」、「政治關係」與「合情合理」四個要素。我們甚至認為,若是順著18大所提問題的理路,只要冠上一個「大屋頂中國」的標題,一切即是順理成章。諄諄此意,願北京新團隊在為18大的涉台報告找尋答案時,不要設置「人為的禁區」,亦能以「大屋頂中國」為一參照。
以目前所見,台灣在2016年可能又生變局,則倘若未能在這幾年內將「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在法制上(或至少在論述上)建立一個架構;等變局一旦發生,兩岸關係就可能出現大逆退,即是噬臍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