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銀行黑田總裁的豪賭
2013-04-08 09:14:1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找來和他理念相同,要全力對抗通貨緊縮的黑田東彥擔任日本銀行新總裁,正式展開日本掙脫通貨緊縮的戰爭。這項任務有很大的挑戰,未來歷史將如何記錄這樣的任命?看來只有以成敗論英雄了。
黑田東彥在接任後,提出非常明確的政策目標和操作內容,主要有四項:1. 把通膨比率定在2%,並期於兩年內達成,2.擴大寬鬆貨幣的刺激規模,3.提早實施開放性資產的收購,4.日圓持續貶值,但也明確辯解:匯率政策的目標不是在左右匯率。論者也指出,即便日圓貶至1美元兌80~90日圓,但日本出口仍維持赤字即為明證。
顯然地,接任白方川明擔任日本銀行總裁的黑田,將在匯率和貨幣政策上擺脫過去的作法。從20年前「日本第一」到美國迫使日本接受的「廣場協議」以來,日圓走上長期升值之路,躋身進入世界強勢貨幣之列。這固然成為日本國內物價穩定的基本因素,但也開啟了產業外移、貿易由順差轉逆差的情勢。
然而,由於日本同時把資本帳對外開放,因此在日幣長期看漲的心理預期下,日圓升值和資本內流成了不停的循環,國際收支也始終維持順差,進一步為支撐強勢日圓提供合理的基礎。在這樣的對外經濟關係中,遂使日本產業對外貿易的競爭力長期受到侵蝕,產業長期以外移作為因應。
再加上,日本戰後的產業組織是以大的系列企業為主幹,他們還有很強的產金鏈結,也就是大的系列企業個別均有一個金融集團支持,再加上大商社的大貿易商功能,相互為用。從國內緊密的政企關係作為基礎,再透過綿密的精英教育體系的強化,從過去的通產省到大商社,形成一致對外在國際經濟戰場上的航母艦隊,為日本的對外經貿拓展立下汗馬功勞。
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只能依附在這些經濟航母,扮演衛星廠的角色。他們過去是沒有到國際市場獨立作戰的能力,這是台、日產業組織的最大差異。然而,20年的日圓升值幾乎要摧毀這樣的結構,不但傳統的鋼鐵、造船、石化和家電,這些曾占據全球市場的龍頭企業,大多身陷困境。至於,資通訊產業則面臨台灣、南韓的追趕,以及居高不下的日圓幣值之羈絆,反而成了產業競爭中的弱者,或者必須外移到海外。
這是安倍首相回鍋後對「日本症」的診斷,處方正是新任黑田總裁的日圓貶值、寬鬆貨幣。這樣的診療或許有其不得不然的必要,但也有其一定的風險和挑戰,這也正是黑田豪賭的關鍵。
這又可分為對內和對外兩部分:對內是,繼續發行國債的寬鬆貨幣,這須要日本國內債券市場得以有序的容納,不致引起債券市場不安定為前提。否則,一旦債市蒙受不安的陰影,將對日本金融市場帶來嚴重的衝擊,甚至引發區域性乃至全球性風暴。
對外是,日圓貶值所可能引發的牽連效應,那就是相關貨幣的貶值競賽。最近一段時間,韓圜、台幣的因應式貶值即是一例,說明貨幣競貶的情勢依然嚴峻,屆時恐將引發區域間貨幣的不穩定,或所謂的貨幣戰。
此一內外的不確定性,正是黑田豪賭的風險。上任不久,黑田取消「貨幣發行量規則」這雖僅是化暗為明的補追認措施,但卻是寬鬆貨幣的另一佐證。未來最大考驗仍是,匯率出現報復性貶值。不過,退一步看,這恐怕也是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不能不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