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蕭會的「謀事論」與兩岸關係

2013-04-10 10:39:4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博鰲論壇的習近平蕭萬長之會,倍受各方關注。理由無他,那就是台灣問題不但是北京亞洲政策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中美關係的核心議題。人們想要知道,習近平、李克強體制登台後,對台灣的政策除了延續胡溫時代的「柔軟」一面以外,是否在政治談判上開始施加壓力,以促成兩岸關係的重大變局?
 
習蕭會上,習近平的基調是「溫故」,細數他在地方任職時與台灣友人的相知相惜,更讚揚蕭萬長具有歷史遠見,在10多年前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之說,對兩岸的經濟合作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整個會談,可謂充滿了溫馨的氣氛,沒有或明或暗的火藥味或者機鋒。
 
或許,習近平想在台灣媒體第1次高度密集採訪的場合,給台灣人一個柔性的印象,而不是咄咄逼人。畢竟,兩岸關係敏感卻又是兄弟往來,見面三分情,如果初次印象壞了,那就麻煩了。
 
但是,也不能說習近平在習蕭會中,都是客套寒喧之詞,而無政策方向的深度暗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提出兩岸關係的政策原則是要謀長遠,「能謀事者必有所成」,同時要順應潮流,把握歷史機遇。仔細玩味,這裡面還是大有文章。
 
兩岸關係要謀長遠,顯示習近平仍然沒有「逼談」或者「急統」的意圖,這讓馬英九政府可以大大鬆一口氣。或許習近平已經意識到,馬英九目前民望太低,麻煩很多,加之地方選舉在即,政治談判逼得太緊,對馬政府和國民黨壓力太大,效果亦可能不好,在選舉中可能讓國民黨雪上加霜;同時,這時候的談判,不一定有台灣民意的廣泛支持。這表明,習近平對台灣問題看得很周全,也看得很深。
 
但是,不「逼談」,並不表明北京贊同任其自然,毫無作為。博鰲論壇的習蕭會可以「少政治,多經貿」,但兩岸的和平談判,必須要現在就開始「謀事」。一如蕭萬長的兩岸共同市場,在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代提出,10年後就開花結果。因此,習近平顯然是通過蕭萬長,向馬英九傳話,必須要抓住歷史機遇,把事情先謀劃起來,謀定而後動,就有結果。不然,就是蹉跎歲月,浪費時間,對歷史不是好的交代。一旦有謀,然後有了定奪,那今後的推動成功是可期的。由此可見,習近平的目的是,對馬英九政府溫情喊話,不要讓馬英九有誤解,大陸對台灣,只有經濟利益輸出,而沒有更高的期待。
 
不過,有一點習近平沒有放開講,那就是兩岸關係謀長久,就難以避免遇到台灣的政黨輪替,因為台灣畢竟是民主制度,全民投票,難保國民黨可以永遠執政,假若民進黨再度奪取政權,也是可以預期的。大陸如果不抓住機會,逼迫馬英九政府在目前執政的情況下進行和平談判,甚至簽訂某種互信協定,又如何可以保證,一旦民進黨上台,這個國共兩黨謀定的事情,可以不用重起爐灶呢?
 
除非習近平認為,大陸處於強國崛起的「關鍵時刻」,只要贏得5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和平發展期,中國就可以突破不穩定的掣肘,成為超級強權,那個時候,不管誰在台灣執政,也不管美日如何聯手,都不可能再制約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主導權。不然,在台灣問題上謀長久,就必須面對與民進黨打交道的現實挑戰。在民主政治的機制下,如果要馬英九政府真正動起來,有急迫感來謀事,北京也要把球作給民進黨,讓民進黨也有在兩岸關係上獲得政治利益的可能性,這樣就可以讓國民黨與民進黨產生競爭,來與大陸打交道。
 
當然,礙於國民黨的面子,在習蕭會上當然難以提大陸與民進黨互動的可能性,但習近平的新班子,應該在推動馬英九政府「謀事」的同時,也對民進黨伸出橄欖枝,鼓勵民進黨人擱置或者放棄台獨黨綱,與中國大陸也「謀起事來」。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