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新政中國將出現修憲熱議
2013-04-14 21:32:1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的「習李新政」正式登場,人們對習李新政有三大期待,一是反腐治黨治官,一是重啟改革進程,一是走上憲政之路。在這三大期待中,走憲政之路是最高期待,因為就國家前程而言,政黨是可以輪替的,改革和革命是可以替代的,唯有憲政之路是非走不可的。是以, 中國來年能否修憲,又如何修憲,將成熱點議題。
中國憲法,有「大修」和「小修」之說,大修近似於大拆大建,「小修」只動部分條款。到2004年為止中國憲法已進行3次「大修」、6 次「小修」。 中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大修」後的「82憲法」,其後經歷了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4次「小修」。上屆人大會議,本來按5年一動慣例又要「小修」,但當時以修改刑法等理由,不提修憲。自此10年未動,明年輪上憲法「小修」之年。
憲法「小修」,通常聚焦於政治理論上有重大突破、體制變革後需要有法律保障、影響社會大眾根本利益的議題,如1988年憲法「小修」,增加規定「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轉讓」;2004年憲法「小修」,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是中共治下憲法首度私產入憲和人權入憲。
「82憲法」去年實施3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各方對今年3月人大會議修憲,推動中國走上憲政之路,抱有極大期待,但時值中共18大人事大風波,主政者根本沒把修憲放在心上。再說人大修憲,慣例是躲開換屆,放到2次會議。所以如果修憲,明年3月本屆人大2次會議才是時機。
去年呼喚修憲沒回音,最近中國法律界和思想界推動修憲聲音再響,希望能在明年3月人大會議上修憲。去年秋天中共18大實現政治轉軌,今年3月人大實現人事全面換屆,不論習李有沒有「新政」,中國也注定開始一個新的政治周期。而習李二人都強調憲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強調建立法治的必要性,憲政是法治的根本,修憲是走上憲政之路的起步動作。
但在今天中國的政體下,修憲要由中共領導層來推動。因為法律規定,人大代表要提出憲法修正案,須由人大常務委員會或5分之1以上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並須有全國人大全體代表3分之2以上多數贊同才能通過。而實際運作中,修憲通常要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提出,由中共中央全會討論和通過修憲建議後,由政治局向人大建議,人大再走完法定程序。
但是,現實中修憲還是自下而上、民間推動的。「82憲法」本身, 正是中國文革後那場思想解放的成果。而其後每一次「小修」,都是 一場大爭論大交鋒的結果,比如1999年憲法「小修」,進一步提高私 有經濟地位、廢止反革命罪。
中國「82憲法」仍有不少可修之處,用官方的語言來說叫「有待完善」。因為「82憲法」在上世紀80年代出台,其偉大意義,在於其實現了「革命憲法」到「改革憲法」的轉捩。而現在修憲,要達致的主要目標,是要走向「法治憲法」。因為今天中國發展,必須要走上憲政道路。
所謂憲政,無非包含3大核心內容,即民主、法治、人權。以中國現行憲法看,從內容上說民主、法治看上去都不缺,缺的主要是實施。 但人權雖經數年前「小修」入憲,但在法律內容上仍然沒有足夠保障 ,在憲法實施中也絕對沒有受到尊重。法律界更認定,「82憲法」 中規定的23項公民基本權利,都尚未具體立法,大大限制了公民的權利,如何修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應是今後修憲的重要考量。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視角,是重新思量改革與法治的關係,以重新思量修憲推動憲政之路與改革的關係。和「把法律放在神聖的位置」,已被中共領導層接受,但還有一個提法,叫「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識」, 更值得討論。修憲和走憲政之路與改革的深度結合,將法治變成改 革的主軀幹,應該是未來中國政治發展的一個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