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徹夫人和鄧小平都值得推崇景仰

2013-04-17 10:58: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前首相達徹夫人於8日在倫敦去世,享壽87歲。她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20世紀英國執政最久的首相。她的「鐵娘子」封號,並非浪得虛名,執政時期遠征南美阿根廷為福克蘭群島主權打了一場勝仗,又在美蘇冷戰中與美國總統李根聯手打擊蘇聯陣營,終佔上風,結束「冷戰」。而她為推動英國經濟復興,進行連串改革,即使引起罷工、抗議,仍未能動搖她堅定立場,終為英國在戰後一片頹唐的經濟迎來中興,這是她給英國人留下的福澤。
 
但對於中國人,特別是香港的中國人,對達徹夫人感興趣的是她與鄧小平的談判,作出了由中國收回香港的重大決定,由此體現了今日崛起的中國,香港也在其中有了參與。
 
香港是中國滿清時代鴉片戰爭時割讓給英國的,隨後英國又向清廷租借新界,租期99年,到上世紀1997年期滿。當時香港生意人大為緊張,因為若沒有了新界,只有港口,工廠不能開,香港繁榮將無以為繼。有人便建議英國與中國談判,要求續租新界。達徹夫人1982年訪北京,原是想與鄧小平談續租問題,不料鄧小平說,不但新界不可續租,連香港也要收回,因為那是不平等條約,中國當年是在英國的船堅炮利威脅下簽這些條約的,現在這些不平等條約都要取消。不過如何交還,雙方還要坐下來談。結果由達徹夫人與當時的總理趙紫陽簽了香港交還中國的條約,而「一國兩制」正就是這時提出的,成為香港回歸的基本精神。
 
達徹夫人簽了約,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出來,在台階上跌了一交。可能是當時精神不集中,也可能是腳上的高跟鞋踢著石階,鞋跟折了,失去平衡,但有的媒體就大做文章,有認為這是大英帝國衰落的濫殤,也有說是鄧小平威震鐵娘子的結果。但說句公道話,條約一定是要簽的,並一定是這樣簽的,而這一仗,實是雙贏之仗,對中國,對英國雙方都無損有利!
 
固然,達徹夫人在到北京之前,剛派海軍在南美打勝仗,從阿根廷奪回福克蘭群島,所以便有人諷刺,達徹夫人以為中國是阿根廷,也可以被打敗,那是大錯特錯。但拿福克蘭與香港比,也是大錯特錯。福克蘭的原住民,全是從英國移民過去的牧羊人,這些英人後裔,幾百年來都牧羊為生,他們不是阿根廷人,所以達徹夫人必須出盡全力,去保護他們,幫他們奪回土地,她的行為是反侵略,並非侵略。
 
香港就不一樣,雖然百餘年前已成英國殖民地,但英國人除了來做官,做大公司高層,很少普通移民,入住香港的都是中國人,特別是這一百年來,中國政局不平靖,香港成為中國各個時期不見容於中國的政治人物逃難的地方。而如今終於成為一個繁華港口,那是對中國和英國都有利的,特別是中國進行現代化改革,在改革尚未十分成熟之前,中國要收回香港,中英雙方都有許多必須進行商量的地方。
 
而英國在二次戰後已訂下讓治下殖民地獨立自由的政策,香港交還中國,與英國基本政策並無牴觸,問題是怎樣才能處變不驚,不損毀香港的繁榮,商量下來,原則是「一國兩制」,鄧小平再隨口說出一句「五十年也不會變」的保證,安撫了香港回歸前的惶惶人心。
 
所以,國民黨忠貞人物董浩雲的兒子董建華會出任香港首位特首,正是為了安定人心。但在「一國兩制」未真正落實之前,仍有大批人把97年叫做「大限之年」,紛紛移居美加,如今香港回歸已屆十五年,已有人紛紛回流,今天香港的回歸和繁榮應歸功於鄧小平堅定不移的信念,也歸功於達徹夫人的理性開明,擇善固執,中英這兩大歷史人物的碰撞,造出了中國和英國雙贏的典範,他們都值得推崇和景仰!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