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漁業協議 兩岸可能雙輸

2013-04-19 09:49:1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與日本簽訂釣魚島海域的漁業權協定,引發了各方的爭議。在各方政府方面,馬英九總統認為協議是重大成果,儘管他重申,中華民國擁有釣魚島主權;大陸方面則是表達嚴重關切,雖然沒有提及台灣,但卻警告日本要恪守兩國之間的政治約定;而日本面臨國內漁民的反彈,安倍首相親自出面說明,不讓步不行。至於在民間反應方面,台灣呈現兩種對立意見,一為支持政府立場,一為憂慮在主權問題上吃虧。而大陸的民間反應極為激烈,抨擊馬英九政府在中日就釣魚島主權問題的對峙上,從背後捅了大陸一刀。
 
其實,這次台日漁業協定,對大陸來說,確實有被打了一記悶棍的慘痛之感。自去年日本國有化釣魚島部分島嶼之後,北京竭力推動兩岸共同保釣,甚至由新核心習近平定調,從戰後國際秩序建立的角度來提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法定地位,大有在戰後歷史的框架內肯定中華民國的含義在內。誰知,馬英九考慮到台美、台日關係,堅持不與北京「共舞」,並以北京否定中日合約,不支持東海和平倡議,以及反對台日漁業權談判等理由,拒絕聯合保釣。而在漁業協議簽訂之前,習近平剛剛與前副總統蕭萬長在博鰲論壇握手言歡,如今卻與日本「共舞」,這不是讓北京難堪又是什麼? 
 
北京更痛的是,台日釣魚島海域漁業權談判,前後長達十七年,日本年年不讓步,甚至在日本右翼刊物文藝春秋稱為「海外最偉大的日本人」李登輝執政時期,東京也是寸步不讓,讓台灣相當鬱悶,如今卻在日本人不太喜歡的「前保釣健將」馬英九執政時期,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讓步,而其中的理由就是因為北京加強保釣力度,並且力倡兩岸聯合保釣,才促使日本放棄原有立場,由安倍首相親自對參與談判的日方代表下令要求讓步,以拉攏台灣,離間兩岸。對此,一直聲稱釣魚島主權屬於日本,但台灣要爭取漁業權的李登輝前總統看得最清楚,謂日本不讓步不行。

換句話說,正是北京的大力保釣,促成了今天的台日漁業協定,對此,中南海當然尷尬痛心。更吊詭的是,大陸一直反對台灣與日本進行漁業談判時不要涉及主權,馬英九本來還反對,認為沒有主權,哪裡會有漁權,但恰恰這次簽訂的台日漁業協定,並沒有主權談判涉及其中,日本對此才讓步。也就是說,台灣還是接受了北京「不涉及主權」的警告,北京應該不能「說三道四」,這就更讓北京心裏堵得慌。
 
對日本來說,這個漁業權可謂有得有失。失去的當然是獨霸釣魚島海域的漁業資源,讓沖繩島的漁民頗有怨言。但是,日本得到的卻是成功讓兩岸保釣破局,讓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日本失去的台灣民意支持回流,並讓馬英九和北京產生心理上的糾結。這對日本「重回亞洲」,再度與中國大陸爭奪亞洲區域霸權,並拉攏美韓台圍堵中國當然是利多。
 
這個漁業協議對台灣來說,也是有所得有所失,得的是台灣漁民,未來捕魚的範圍更廣,且不會再受到日本艦船的驅離和干擾;失的是中華民國對釣魚島的主權訴求,因為這個漁業協議明確規定台灣漁民不能進入十二海哩的所謂日本行政權行使範圍內捕魚,更遑論登島。不僅如此,除了兩岸聯合保釣破局之外,台灣還表態要驅趕進入台日漁業協議範圍內捕魚的大陸漁民,這就意味著在漁汛期,兩岸漁民極有可能在釣魚島的海域發生捕魚糾紛,這自然會破壞兩岸關係的大環境,這對台灣來講,也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情。
 
由上所述,隨著台日漁業協議的簽訂,釣魚島主權的爭議更形複雜。在漁業權問題上,北京可能就是輸家,但馬英九未必是贏家。如此,而北京台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互信關係,也受到相當程度的打擊。如何克服這個傷口,安撫兩岸對立的民意,恐怕要讓當政者費思量了。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