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各表」/「憲法各表」

2013-04-21 09:25:0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前行政院長,也是民進黨天王級人物謝長廷,繼去年訪問大陸提出「憲法各表」後,最近親自走訪美國,進一步重申兩岸「憲法各表」的主張。大有推廣且爭取美方支持的態勢。在論述上,則意圖取代兩岸「一中各表」,並以兩岸政治對話吸引北京和華府注意。
 
謝長廷的意圖當然不止於「憲法各表」,而是藉由「憲法各表」取得政治表態的高度,不僅想在民進黨內取得大陸政策的發言權和代表權,也想和國民黨爭話語權,而且想和對岸形成政治對話的論述基礎。當然也不排除,謝長廷此舉有意就下屆島內大選,為民進黨方面的大陸政策預為鋪墊,走訪美國尋求支持,也就成了必要。
 
正因為謝長廷有三個層次的訴求對象,即黨內、島內和島外,特別是對岸。也因此,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及相關論述,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和批判。
 
深綠對謝長廷的反應,幾乎可以「中風疾走」來形容,焦慮甚深,甚至開罵謝長廷是個假國民黨。綠營檯面上的人物雖未直接對謝長廷發動攻擊,但沒有反應等同否定, 且視若無睹。在戰略上則堅壁清野,有意冷處理。綠營內部的熱反應和冷處理,都意味著島內台獨支持者的神經愈見繃緊。
 
國民黨對謝長廷的「憲法各表」,當然不可能同意,但最近忽見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公開站出來批判,認為兩岸若正式承認有兩部憲法,隱含兩岸是國與國關係。王郁琦說,就他了解,大陸不可能接受。與其說王郁琦甘冒大不諱,竟然代北京表態不可能接受謝長廷的提法;不如說,這是國民黨迴避以「一中各表」直接迎戰「憲法各表」。既不想介入民進黨內部路線爭執,更力避謝長廷拿「一中各表」捉對廝殺的局面。
 
但謝長廷又豈能放過王郁琦,除隔海反批,並聲言對岸也未承認「一中各表」,但不妨害兩岸交流。兩岸只要能容忍面對,就能交流對話。且「一中各表」主權及於大陸的主張,還停留在冷戰階段,反不若「憲法各表」務實。
 
謝長廷的整套論述其實還另有一段,即謝長廷在訪美前對「憲法各表」的詮釋和推演:「兩岸憲法,其實都是一個中華,有歷史的連結、歷史的特殊關係。」「我們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沒有兩岸政府關係條例。」從而追問,兩岸政府是什麼關係,這就要兩岸政府,即「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談判。
 
謝長廷這套論述,姑不論民進黨或綠營能否接受,但對馬英九堅持拒絕兩岸政治談判,拒絕兩岸有任何政治接觸,則是絕大的壓力。
 
此即連過去支持台獨的謝長廷都不迴避兩岸政治談判,馬英九有什麼理由迴避,馬英九若不能與時調整,相關兩岸政治談判的發語權,即有可能遭謝長廷襲奪。
 
更有趣的是,北京官方對謝長廷的「憲法各表」要較王郁琦沈著,大有冷眼旁觀之勢。在相當程度上,北京或許還樂見謝長廷對民進黨的台獨路線提出批判,並對馬英九施壓。「一中各表」或「憲法各表」對北京言都有風險。「一中各表」在「不統不獨」的制約下,兩岸和平發展已可確認難有政治突破,讓「憲法各表」攪局,多少可收借力使力的效果。
 
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和「一個中華」脫胎於「憲法一中」;「兩岸政府關係條例」,在概念上顯係取法於20 0 7年由台灣企業家曹興誠拋出的「兩岸和平共處法」。
 
前者從「一中」轉而為「一華」這是退步;「兩岸政府關係條例」主張兩岸必要有政治接觸和談判,則屬突破。謝長廷這一套「以退為進」的策略顯然已逼使馬英九陣營要有所回應,王郁琦出面批判就是例證。
 
「一中各表」/「憲法各表」之間的爭逐已然成形,這也是兩岸和平發展大勢所趨,不僅吸引了北京和華府的注意,挑起了民進黨黨內路線鬥爭,對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也是巨大衝擊。
 
关键词:一中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