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同來遏阻急性傳染病登革熱
2013-05-03 21:54:0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加坡政府從4月29日起,展開「殲滅登革熱」公共衛生宣傳活動。星當局對於單一時疫採取如此積極措施,是由於今(2013)年以來,感染登革熱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4632人。在不是一般的最嚴重流行期間,爆出這樣大量的感染人數,可謂來勢洶洶。若再等閒視之,後果難以逆料,其可能帶來的損失更不易估量。為因應迎面而來的5至7月登革熱在東南亞大流行,此時才開始宣傳防疫,怕是已嫌晚了。而且疾病無國界,夙有「時疫溫床」稱謂的東南亞各國,見到星有如此疫情,縱然曾做過了相關宣導,也該再做深層檢討,普遍嚴格督促,莫因疏忽釀成憾事。
登革熱將在今年有比往年多出3倍的感染人數,早已在歐洲雜誌上出現過相關的調查研究報告。世界衛生組織並於4月初據以發布這項熱帶急性傳染病一年內將有3億9000萬人遭感染的推估警報。而且還強調經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叮咬傳染的惡疾,既沒有可預防用的疫苗,也沒有特效藥醫治。為不能有效遏阻流傳,感染病毒後所受的折磨難當,對生活和社會有多方面的影響,旅遊事業受挫折更嚴重。
根據牛津大學和衛爾康信托基金合作的研究報告,世界上嚴重的登革熱病例,約70%出現在亞洲。當地把由病媒蚊叮咬罹疾的病症,稱之為「天狗熱」或「斷骨熱」。顧名思義就可連想到,病媒蚊叮咬或不會就咬死。但經一時癢疼後,接下來高燒不退或惡寒、皮膚出疹併有四肢痠痛、肌肉痛、前額頭痛及後眼窩痛等苦楚纏身,先後得熬過7、8天。這段有如遭天狗咬、骨頭斷了的日子,恰似俚俗形容的「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罹病臥床,還能做的工作極為有限,損失堪說是無謂。
新加坡當局跳出來攘臂高呼防登革熱、撲滅病媒蚊,多少有人會感到怪異。城市國家環境整潔,易於清理,一向是口碑載道,何來由病媒蚊傳染登革熱。但數字會說話,4月14日到20日,也就是星公衛機構宣傳掃除蚊蟲的當一星期,感染登革熱病例達510人,是2005年來的最高,接下來就是連著三個月登革熱在東南亞地區大流行的時間,星官方擔心每星期感染人數可能突破1000人,創造一項空前紀錄。基於傳染病無國界的道理,東南亞各國自不能夠袖手旁觀,動員防疫應是當下的優先措施。
急性傳染病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埃及斑蚊和白瑔斑蚊,這兩種蚊蟲都慣於在白天吸血和叮人,顯然病媒蚊是傳染的關鍵。因此醫藥界認為只要撲滅蚊子、改善個人生活習慣就少有登革熱,而病媒蚊孳生場所在居家內外,或附近可存水的各種地方,舉凡缸、甕、桶、廢輪胎、花瓶、花盤、罐等人工容器,以及樹洞、竹洞、屋簷、排水等,都要保持乾淨、乾燥,才能使蚊蟲無處容身和繁殖。新加坡環境雖整潔,但人口稠密的都會區,能夠將前述媒蚊孳生場所清理到蚊蟲難以生存的程度,會有困難。帶研究報告中還列有許多其他都市做舉證,掃除的場所,非做到巨細靡遺不可。否則對殲滅病媒蚊仍將難收效,這就是登革熱傳染一年比一年多的關鍵。
近年登革熱傳播快速的另一原因,是氣候變化異常,使更多的林木區也變成了病媒蚊的孳生場所。原本見不到埃及病媒蚊的樹叢,現在也有無數蚊群出沒;另則是葡萄牙所屬馬德拉群島,在1920年代曾有約2000登革熱病例紀錄,相隔多年,去年又看見此傳染病紀錄。歐洲因病媒蚊已在多處亮相,淪為登革熱傳染區疫情防不勝防,傳染普遍程度加大,非倍加努力,始能將損失減到最低。
遏阻登革熱疫情擴散,現階段唯有徹底滅蚊、全面提升居家生活水準,別無選擇;尤其在區域流傳高峰期,更不能有一點鬆懈。知易行難是處理登革熱問題的罩門所在,區域內居民和絡繹的行旅客商,人人在病毒流行環境下,一起做防疫工作,才可免於傳染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