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敘利亞危機 或損歐巴馬威信──第二任期百日展望二之二
2013-05-07 10:30:4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跨越「紅線」,已到美國非出手不可地步,近月已成全球關注焦點。危機如處理不當,不僅有損美國威信,也可能對歐巴馬政府第二任期繼續推動再平衡亞洲政策帶來負面影響。
歐巴馬總統去年8月就警告大馬士革,如果阿塞德政權對反政府軍或平民百姓使用化武,美國將對敘利亞用兵。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阿塞德政權使用化武後,歐巴馬政府官員卻開始瞻前顧後,為自己找各種理由迴避原先的警告。
華府說詞包括:一、 雖然阿拉伯世界普遍支持對敘用兵,但英國態度不積極,使得依賴英法打頭陣、美國隨後跟進的「利比亞模式」可行性大為降低;二、 用兵非同小可,美國須等待俄羅斯與中國等國際社會支持,才可能獲聯合國通過決議案,使攻敘計畫滯礙難行;三、伊朗核武危機可能在今年稍後爆發,美國不可能兩面作戰;四、美國財政窘困,不可能支應攻敘軍費;五、由於反政府軍勢力最強的「勝利陣線」已被美國定位為恐怖主義團體,歐巴馬政府擔心一旦反政府軍推翻阿塞德政權,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將在敘利亞掌權。
這些理由聽來似乎不無道理,卻禁不起考驗。第一,阿拉伯世界已承認敘利亞反政府軍的合法地位,即使英國首相卡麥隆態度不夠積極,難道歐巴馬說服他的盟友那麼困難嗎?第二,歐巴馬既有言在先,就該言行一致,不能用取得俄羅斯與中國的支持作托辭,否則何以在盟邦間維繫美國威信?第三,以德黑蘭在六國會談中的立場圓滑,伊朗核武危機未必會在今年爆發,此顯示所謂「兩面作戰」也只是遁辭而已。第四,美國財政窘困是事實,但若瞻前顧後,錯失攻敘時機,讓敘利亞反政府軍的正當性逐漸流失,難道反而符合美國利益?第五,雖然「勝利陣線」是恐怖主義團體,但歐巴馬政府就不能在扳倒阿塞德政權過程中,設法改變其恐怖主義體質?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敘利亞政權使用化武,歐巴馬政府不僅未升高對阿塞德政權的警告,積極尋求俄羅斯與中國支持,或對敘利亞提出最後通牒,反而拚命找各種理由自外於對大馬士革畫下的「紅線」。如果在敘利亞高掛「免戰牌」真是歐巴馬政府既定政策,則可預見的是,美國不僅可能在中東面臨連串挫敗,歐巴馬第二任期所繼續推動的再平衡亞洲政策也可能隨之動搖。
首先,華府在敘利亞的避戰政策,不僅與歐巴馬政府第一任期透過利比亞戰爭所展現的「歐巴馬主義」背道而馳,很容易讓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國相信美國對中東地區的興趣已逐漸淡出。在利比亞一役中,歐巴馬展現的「歐巴馬主義」雖由英、法打頭陣,美國隨後跟進,終於成功擊斃利比亞強人格達費,讓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國士氣為之一振。
其次,歐巴馬政府藉由「利比亞模式」推翻格達費的強人政治,不僅為北非民主、中東之春注入新變數,也讓北非、中東地區的民主人士為之鼓舞。然而,美國對更為殘民以逞的阿塞德卻視若無睹,難道美國在世界各地推動的民主普世價值有雙重標準?
第三,面對使用化武對付自己人民的阿塞德,歐巴馬政府一再從自己設定的「紅線」撤退,會讓約旦、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與土耳其等美國盟友大失所望,甚至離心離德。美國在該地區的鐵桿盟友以色列,固然視正發展核武的伊朗為頭號攻擊目標,但若美國對阿塞德政權都無動於衷,可能也會對信誓旦旦要保障以色列安全的承諾產生疑慮。
歐巴馬政府若在中東地區喪失威信,將具有跨洲的傳染性。易言之,歐巴馬第二任期繼續推動的再平衡亞洲政策,也可能因他在敘利亞的「不行動」而開始鬆動,影響將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