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隱性失落世代的全球危機

2013-05-08 11:31:5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幾天前,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布了今年3月份歐洲的就業概況,其中,歐元區17國失業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2.1%;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是青年失業問題持續惡化,在歐元區,青年(25歲以下)失業率達24%,歐盟則為23.5%,高於去年同期的22.5%及22.6%,失業青年分別為356萬及569萬人;美國青年失業率更高達26.2%,加拿大也達20.2%,Y世代重物質享受,卻無能力負擔自己生活的現象,已成全球性議題。
 
日本過去20年經濟低迷期被戲稱為「失落的年代」,別懷疑,20年後,會有人稱這一世代青年為無辜、無奈及失落的世代,歐洲青年如此,其他國家又何嘗不是?美國青年失業率26.2%,比歐洲狀況更糟,且未就業、受教育或培訓的所謂「尼特族」(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依OECD估計已達青年人數的15%,若以美國青年勞參率50%估算,這些尼特族是失業青年人數的兩倍;中國非官方統計資料也顯示,青年失業率約10%,尼特族約為失業青年的兩倍;在台灣,日前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尼特族有47.2萬人,是失業青年的四倍左右。
 
日前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社論指出,目前全球未就業青年日益嚴重,高達3.11億人,是失業定義下7500萬人的四倍:而最驚人的數據是,去年10月1日世界銀行公布2013年世界發展報告,全球約6.21億青年處於「閒置」(idle)狀態,這些人既未在就學、受訓,也未就業,也沒有在找工作,簡單說,這些青年幾乎不知何去何從,這數目幾乎是正在找工作但找不到的青年人數的八倍以上。
 
無論是兩倍、四倍或八倍,都顯示青年失業率只是青年就業惡化的最輕微表象而已,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青年idle。近來青年失業及閒置問題快速惡化,有許多分析探究其原因,有些原因是經濟惡化,就業機會減少,雇主選擇留住老員工,不願聘雇青年,這是目前西方國家面臨的困境;有些是因為人口增加,勞動市場功能不振,這是開發中國家的問題;而另外,有些則是經濟及教育結構失調,大學快速擴張,結果造就許多高不成、低不就的青年失業及尼特現象,這是台灣、中國大陸及許多亞洲國家的情況。無論甚麼原因,確定的是,這些青年在職場上都是相對弱勢者,因為青年失業率總是在平均失業率的兩倍以上。
 
目前各國政府都試圖以政策緩和青年失業問題,這些政策不外乎補助、獎勵或訓練,但結果問題不僅沒有緩和,甚至持續惡化中。不僅如此,全球青年未來發展機會也正不斷惡化,最嚴重的,就是全世界政府正快速地把未來經濟資源提前耗盡,大量地印鈔票,扭曲現在與未來資產的價值,使沒有初始資本的青年更處於弱勢;而超額的財政負債、社會福利政策預算負擔,未來也都將落在他們肩頭。更諷刺的是,對這些政策,他們幾乎完全沒有置喙的餘地。
 
目前德國就業狀況是歐洲最好國家,青年失業率也僅7.9%,相較於整體失業率5.4%也是最低的。顯然德國近年來「雙軌制職業教育制度」,造就德國青年擁有一技之長,而德國不採擴張性貨幣與財政政策,也使青年們願意安心於穩定的職場工作;美國似乎適得其反。現在大家都想學德國技職體系,但偏偏在總體政策上採取擴張性的泡沫政策,如此矛盾作為注定失敗,因為在泡沫經濟中,10年技職所得甚至趕不上3年的房價上漲,如此環境,技職工作豈是青年希望所在。
 
如今,許多青年由失望轉為失落,別說青年可否撐起未來經濟及社會責任,現就連自己的未來他們都放棄。不僅這些失落青年如此,許多調查顯示,即便有工作者,對願意奉養上一代的青年比例也越來越低。因此別懷疑,今年青年失業及怠業問題,就是未來我們所有人的生存問題。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