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訪美:東北亞變化的先兆?

2013-05-13 10:53: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韓國女總統朴槿惠10日成功完成6天訪美行程,此行受到美國朝野高規格接待。她不僅在白宮與歐巴馬總統會談、午餐,舉行記者會、發表美韓同盟60周年聯合宣言,把兩國軍事政治同盟關係,擴大到全球多層面的合作,還進行與歐巴馬僅有兩人在場的散步交談。8日她到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這就不是一般國家領導人能得到的禮遇了,與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2月華府「一日遊」受到的冷淡接待,形成強烈對比。
 
二戰後韓國總統首次出訪,首選一定是美國。歷屆韓國總統與美國總統個人關係也千差萬別,小布希不喜盧武鉉,而歐巴馬與李明博親如兄弟,朴槿惠很難趕上歐、李友好的程度,但她在東北亞男性世界的國際政治中,以首位女性總統亮麗時裝和優雅姿態出現,又有她個人奇特身世和歷練,贏得國際媒體眼球和好感。毫無疑問,朴槿惠得到重視的真正原因是朝鮮半島緊張局勢,韓國綜合國力拔高,以及韓國能發揮左右東北亞大國的槓桿角色和力量所致。
 
半年來,北韓(朝鮮)年輕的金三世不顧勸阻,不斷升級戰爭危機,發射導彈、核武試爆,大嚷「狼來了」。少不更事的金正恩玩戰爭遊戲有如打電玩,反而提供東北亞大國難得合作機會,協力制裁北韓,希望迫其回到非核化承諾。南韓面向北韓、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大國四面環伺,成為矛盾的中心點。東北亞大國戰略利益不一,難以合作,可是都要爭取韓國支持和合作。南韓成為東北亞的「香餑餑」。南韓經濟國力增長迅速,直追日本,名列世界第11大工業國,隨著韓國國際發言地位上升,其戰略選擇的優先次序至關重要。由於地理和血緣關係,在北韓問題上,南韓態度主動,便可左右列強。
 
美韓高峰會達成共識是北韓製造危機以換取補償的時代已結束,美韓絕對不容忍北韓挑釁和威脅,但只要北韓改過,美韓做好與之對話的準備。本來,美國對北韓的叫囂採不理會態度,但朴槿惠爭取美國認可聯合宣言,即應為南北韓的統一共同努力。美韓同盟是亞太地區安全的核心支柱,韓國支持美國重返亞洲,美國的目的,要向中國傳遞韓美同盟關係堅固,南韓仍處於美國影響下,讓中國知所體認。
 
朴槿惠把韓國安全和發展,穩定在傳統美韓同盟基石上。她提出的「首爾進程」,希望以南韓為首,爭取美中俄日在氣候變化和中東等非政治事務上積累信任基礎,擴展東北亞國際合作領域。「首爾進程」的擴大信任政治調門很高,實現很難。但正如她在洛杉磯韓僑會上呼籲,南韓要把興盛文化視為重心,僑民加入美國主流社會,要擴大「大韓國民」概念,構建全球化韓民族關係網,顯示她在運用軟實力的外交企圖心。
 
朴槿惠非常重視發展與中國關係。她改變傳統美、日、中的次序,把韓中關係定位僅次韓美。她知道支持美國重返亞洲,與中國關係會有矛盾,但她認為,韓美同盟和韓中友好可共存。據傳,她可能在6月15日至27日之間訪問北京。南韓注意到中國領導層正在微妙改變其朝鮮政策。中國已配合美國財政部要求制裁北韓,中國銀行關閉與朝鮮貿易銀行的帳戶,中斷金融往來,杜絕北韓有限的外匯來源,意義非同小可。北韓哀求中國繼承南韓在北韓的開城開發區工廠。但朴槿惠呼籲,中國對北韓應發揮更大影響力,而中國對她也有很高期待。中國拒絕金正恩訪中,卻歡迎朴槿惠來訪,都說明互動關係的變化。
 
歷史上,朝鮮半島的風雲幻變經常是東北亞變化的先兆。60年來,南韓從戰火廢墟中像鳳凰浴火般重生,成為發展國家唯一能創建世界品牌科技產品的大國。韓國善用與美國同盟,又能堅持自主,南韓對美、中、日外交的靈活平衡,對台灣和其他國家,不無參考對照的價值。
 
关键词:槿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